分析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定位再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传播业务中实际存在的“编导”工作岗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不能很好地相互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从传播学的媒介理论视角辨析“广播电视编导”与“影视编导”、“导演”、“导播”、“编剧”、“编辑”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提出一般作用上的“媒介编导”概念的必要性,彻底解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概念混乱理由,以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传播学 广播电视 定位深思

一、理由的提出:“电视编导”概念的模糊与错位

(一)在电视业界“编导”工种的歧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电视节目从1980年代仅有的“新闻”和“文艺”这两极,发展到今天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和无所不包的节目内容。大家对电视新闻记者、节目主持人、节目编导、电视摄像、视频编辑、栏目制片人等职务称谓已是耳熟能详,但如果要仔细考量一下其中“电视编导”的定义,却立刻使人感到多少有些迷惑和不知所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任何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都可以分为策划构思、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在直播节目中,后两个阶段合二为一):策划构思阶段主要包括选题策划、构思创意,前期拍摄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拍摄录制(包括采访),后期制作阶段主要包括视频编辑、配音和合成,而编导的工作是要贯穿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与此有关的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编导”这一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到底姓“文”还是姓“艺”?传统的电视文艺节目(如晚会、电视剧),编导当然会更多地承袭电影或戏剧的导演艺术;可大量的纪实类节目、竞技类节目、服务类节目和谈话类节目,编导却需要更宽广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视野,由于电视业的竞争激烈,还需要具备针对目标市场的研究与策划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已经远远超出了只是娴熟运用视听语言艺术的范围。
(二)国内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的偏差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1998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类下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代码050420。该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不论在业界还是学界,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无论在业界的岗位设置和划分,还是在学界的学科归属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上都存在着明显的混乱和缺陷。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媒介编导”概念

按照传播学理论,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传播媒体,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广义的媒介除传播媒体之外,还包括主体表达作用的符号(又称“表现媒介”)。主体将表现媒介呈现于传播媒体之上的过程称为“编码”。因此,不管在人际传播的行为中还是大众传播的实践中,都存在着这个信息编码的环节。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愿意在这里创建一个新的提法———“媒介编导”,以此表示传播过程中的“编码”环节。在一般作用上讲,生活中每一个人,只要处在与别人的沟通中,都是“媒介编导”。例如,走在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用什么“话”、什么“手势”、“什么表情”等等,这时你就是使用你自己身体媒介的编导,尽管你可能已成习惯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快速编码”的过程。1979年,保罗.莱文森在他的博士论文枟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枠中系统阐述了媒介进化理论,他一直主张推动媒介进化的主要力量是技术,技术推动新媒体出现。但是新媒体对于已有媒体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对已有媒体的某一种媒介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也就是媒介的技术融合。因此,“媒介编导”是一个元概念,它能派生出所有媒介形式下“编导”过程的存在。

三、“编”与“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核心素质

作为“媒介编导”之于广播电视媒介而生成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就是“编”与“导”两个字,它们分别对应传统编辑的文科(狭义的)素质和影视创作的艺术素质。传统的编辑就是指印刷媒介的编辑,它主要依赖语言文字符号,形成印刷时代的文人气质特征;而在影视成为主流媒体的现时
符号媒介———文字。文字本身作为人类所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体外化符号体系,属于语言符号体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媒介。文字的这种优势构成了印刷媒介时代大众传播中的“文人素质”:文以载道、博大精深、以理服人、深入讨论、责任、批判精神等等。顺便指出,狭义的电视编辑多是指对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剪辑加工、串编一些资料性的节目、配音、后期合成,即视频编辑制作,这比作为“媒介编导”子概念的“电视编导”概念范围更小,电视编导的工作范围远比狭义电视编辑(“电子编辑”)的范围广,我们正是从这个广义“编辑”的角度看电视编导素养的人文传统。至于狭义电视编辑,从视听语言运用角度看,则更多地应该属于“导”这一范畴。
长期以来,在国内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并没有明确认识到这种因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媒介人鸿沟”,容易陷入重“艺”(导演)轻“文”(编辑)的误区,加上有些高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大艺术招生的现象,使作为艺术类招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办学方向迷失,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专业适应力下降,状况堪忧。因此,本文对电视媒介“编”与“导”进行的学理辨析,可以有助于学界和业界共同去弥合“文”与“艺”之间的鸿沟,真正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综合素质的适应当下和未来广播电视传媒发展需要的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秋艳畅电视编导、电视制片人英译文辨析[J]畅中国翻译,2006.4畅
[2]保罗.莱文森畅媒介进化原理:适者存活[M]莱文森精粹.何道宽,译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54
[3]童宁畅电视节目结构策略[M]畅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点赞:22131 浏览:9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