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文学双重读者结构及其对创作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其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儿童文学的作品会与其他文学作品有很大差异,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风格与特点。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的课题,对此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创作的影响,让人们领略儿童文学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
关键词:儿童文学 双重读者结构 对创作的影响
引言:
现如今,中国儿童文学值得关注和总结的地方,其中,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是正逐渐被关注的焦点。对儿童文学双重读者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准确的、多方面理解儿童文学的本质,突显儿童文学的性,影响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从而使得儿童文学更加的发展。本文分析儿童文学读者群的特点,纠正对儿童文学认识的偏差,揭示儿童文学的特点,从而人们引发对儿童文学本质的深思。
1.儿童文学的定义
研究儿童文学之前,先明白儿童的准确定义。对儿童的研究是研究儿童文学的前提,是建立儿童文学大厦的基石。儿童并不是局限于约3~15岁的儿童与少年,更不代表儿童文学仅仅是给小孩子读的小书。研究儿童,要认识到有两种儿童存在:一种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种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
2.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儿童文学的读者群具有双重结构性:不仅包括年龄上的儿童,而且也包括心性上的儿童,即成人”,这便是儿童文学读者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关注、分析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将有助于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推广、儿童阅读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而持久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下面根据其双重结构性来进行探讨这两类读者——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
(1)成人读者
心性上的儿童并非是不成熟的的成人。准确的说,是一种依旧保持着童年的本真的成年人。其实,在每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孩,他正是年少的。现在的正是由这个小孩成长而来的,他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自我。所具有的最纯真的人性、最可贵的品质一般在小时候保持下来的。由于性格、经历和社会环境转变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正渐渐的淡忘自己儿时的自我、童年的感觉。但这种淡忘并不意味着童年的丧失。
(2)儿童读者
谈到儿童文学的读者,更应该谈谈何为真正的儿童,因为他们才是儿童文学读者群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有些学者曾对儿童的审美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儿童没有纯粹的审美能力。对于这个理由,笔者表示不赞同。当作为一个成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总是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情不自禁地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等。但孩子们却总是独具慧眼,在阅读同一作品时能比看到的多得多。他们善于欣赏作品中沿途的风景,搜集每一点一滴的快乐,常常可以忘乎所以、全身心的投入,并融入作品其中的一员。而这些成人常常忽略的最珍贵的东西。
3.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理由
(1)只数量,忽视质量
社会,模仿、抄袭的他人作品的现象已让当代文坛变得乌烟瘴气。这些跟风之作,对作家来说,就是为谋取利益的肮脏之举;在读者看来,仅仅是作品的,信息的叠加。大量的这种垃圾信息,到了儿童及成人的手中,简直就是扼杀时间,浪费生命。一位作家一年可以创作上百部儿童作品,但也只能说是作品,根本就称不上是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花费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2)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儿童作品文坛的另一个主要理由就是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对当下理由的关注度不足,甚至没有关注当下的勇气和决心。《独船》《少女的红发卡》等作品,都可以称为“理由小说”。在今天看来,完全可以认为这些作品概念化且艺术性不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理由是值得关注的,比如农民工子女理由、留守儿童理由、校园暴力等。但是这种理由却没有儿童文学作家们的。
(3)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创新精神严重缺失
现在作家出书的速度空前绝后,质量却令人堪忧,创新精神严重缺失。一部文学作品,应该能给读者阅读的快感、深思及反省,要有理想、精神的向往。孩子们不能从作品中吸取养分,同时也很容易在作品里迷失方向。作家自己理想的丧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作家的职责是为社会创造精神食粮,而不是变成金钱奴役的“榜样”。
4.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在建立新时代的儿童本位理论时,理由。比如,将儿童本位解释成是以儿童文学服务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本位观解释成是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自主性的理解与尊重。这样的观点本身没有任何理由,但是,用来作为儿童本位论的当代诠释,则将儿童本位理论矮小化了。
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应该服务于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更要认识、发掘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从儿童内在的本真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成人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自己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也就是说要在儿童文学的创造中,实现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赠予。
5.结语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成了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而巨大的“文本”。从这些作品中,读者朋友们既可以享受它们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与生活乐趣。对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让读者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对人生中的真挚情感、伟大真谛的精湛阐述,激起人们阅读儿童文学的那份原始冲动,作家们发现并创作出震撼人心、影响深远的儿童文学经典。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3]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上笙一郎.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王亮(1976-),男,汉族,海南省东方市人, 西南大学毕业, 职称: 讲师 ,主要从事汉语言写作学、儿童文学和语言方面研究。

点赞:16913 浏览:7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