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已经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期间,基督教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有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的影响进行概括总结,以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 少数民族; 影响
基督教在云南的传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期间,基督教的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民间信仰、文化以及社会风俗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基督教传入之前多为原始宗教,包括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等。由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患病都认为是被鬼缠身。为了治病,人们一般都会请巫师问卦,杀牲祭鬼。因此每年消耗于祭鬼的粮食及牲畜数字惊人。不少人因为多次祭鬼而陷入贫困。而基督教带来的先进医疗水平轻而易举地治好了巫师多次驱鬼都治不好的病,普通民众对宗教的理解多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耶稣是能力较大的神。
此外,由于民间信仰传统形式的要求,每年都要有祭祀活动,广大农民用于祭祀的花费巨大。其它的信仰如佛教、道教等也需要香火费。相比之下,基督教是花费最少的宗教。 一首流传的民谣可以说明这一点:“信耶稣,真上算,不喝酒,不抽烟,不烧香纸不赌钱,一年省下多少钱。省下钱,好吃穿,过日子,不费难。死后还把天堂上,你说上算不上算。”
出于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目的,基督教成为了广大农民艰苦生活中的唯一寄托。不少农民信仰基督教以后,放弃了原有的传统信仰,捣毁了祭坛。从实际效果看,信仰基督教的信众节省了祭祀费用,改善了生活水平。因此,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信仰基督教后,对民间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甚至一些地区的民间信仰已经不复存在。

二、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民族文字的创立和开办学校教育。云南少数民族多数是无文字民族,由于人们的交往范围比较窄,汉字没有能够普遍应用。面对教会迅速发展的需要与文字传播手段直接的矛盾,传教士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创立,如柏格理创制了苗文,并翻译出版了苗文《圣经》。美国传教士欧·汉逊以及后来的英国人英若创制了景颇文。澳大利亚传教士王怀仁创制了傈僳族拼音文字(东傈僳文)。英国传教士傅能仁和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巴拖创制出了另一种傈僳族拼音文字(西傈僳文)。此外,彝文、拉祜文、佤文、纳西文、独龙文、花腰傣文等文字也是由传教士创制推广。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转变了少数民族代代口述相传,结绳记事的落后状况,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字的创立补偿了少数民族没有文字的集体失落感,提升了民族的集体自豪感。同时,也为基督教福音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传教士创制文字后,编写了相应的少数民族教材,供当地教会学校使用。民族文字的出现,引发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文字教育的极大热情,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之下,当时以汉语文为主的半强制性学校教育却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强烈抵制。虽然教会学校的数量不多,但对于文字的普及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的状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与此同时,传教士还会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门培训神职人员。这样能在短期内提高信徒的神学修养,促使信徒作为传道人进行福音传播。加快了教会传教的步伐。

三、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基督教通过道德戒律规范信徒的行为,禁止酗酒、吸毒、,禁止浪费的婚丧酒宴,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经济、保护生产力的作用。大量的少数民族社会调查材料表明,这些消费行为,尤其是酗酒和吸毒,给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在傈僳族地区,人们甚至将酿酒工具搬到田间,边收割边煮酒,侍收割完毕,粮食也所剩无几。人们的生活贫困,很大程度上与酗酒直接联系着。50年代怒江基督教会成立后,以十诫为基础,出台了十条新教规。教会通过教规规范信徒的行为,对教徒吸烟喝酒等行为进行了限制,许多信徒放弃了吸烟喝酒的习惯。这不仅使广大信徒减少了烟酒等物品的开销,改善了生活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在婚姻家庭制度上,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的群婚制度,并伴有大量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如姑舅表优先、亚血缘内婚、氏族外婚制,以及公房制度和转房制度。基督教传入以后,通过制定教规,在信徒中倡导一夫一妻制,废除三代或五代以内的血缘婚,废除公房制以及转房制。削弱包办婚姻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婚姻制度的传播发展。而且基督教反对婚前性行为,提倡婚姻自由。这为家庭贫困的信徒节省了大量结婚所需的开销,得到了广大年轻信徒的支持。
对生活习俗的影响,除了之前提到的放弃了民间传统信仰,不再祭祀。还使传统的等级观念逐渐被基督教倡导的“平等”观念所替代。因为基督教教义宣扬:人们都是上帝的子民,大家都是平等的、是兄弟姐妹。这些教义不自觉使人们的心中产生“平等”的观念,并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在新中国成立前,彝族社会各等级不通婚的情况有所转变,出现了白彝和娃子结亲的现象。不少信徒听从传教士的倡议,戒除烟酒,戒除,待客使将槟榔改为鸡蛋。习惯的转变,有助于改善信徒的精神状况;同时,注重个人卫生,提升了信徒的精神面貌,增强了群体凝聚力。

四、负面影响

教会学校创立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出于传教的目的,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创立的教会学校一般为小学,而且只传授神学内容,教会学校的形式和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除宗教教育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会学校教育中也有不良的政治倾向和殖民色彩。普及殖民教育的同时也妨碍了民族团结。教会学校把灌输基督教精神放在首位,认为任何世俗教育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少数民族接受了基督教思想之后,放弃了传统的思想,与非教徒直接产生分歧甚至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也不利于形成民族归属感。从这个角度看,教会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的、较为先进的文化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文化角度讲,基督教促使各民族、各地区冲破文化的差异,相互产生一定的关联。使基督教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有了立足之本,并对各地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 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M].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1
[2] 韩军学. 基督敎与云南少数民族[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 申晓虎. 怒江傈僳族教会的本土化研究[J]. 宗教学研究, 2011
[4] 吕偲, 申晓虎. 谈基督教对傈僳族文化的影响[J]. 旅游纵览 (下半月), 2013
[5] 陈建明. 近代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布道及其影响[J]. 世界宗教研究, 2011
[6] 吕偲, 申晓虎. 交融与嬗变: 基督教与怒江傈僳族文化[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
[7] 钱宁.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J]. 世界宗教研究, 2000
作者简介:
林昌柏(1991-),男,山东济宁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宗教社会学。
吴晶(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宗教社会学。

点赞:6444 浏览:2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