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播学视域下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网络教育已经成长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成败和发展程度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整体发展作用深远。
传播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网络教育已经成长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成败和发展程度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整体发展作用深远。

一、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目前状况

教育资源是教育体系中支持和保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特定教育目的多种资源,网络教育资源是支持网络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总和。网络教育资源按照不同的界定标准可划分为多种形态,本文主要探讨与网络教育接收者密切相关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稳步发展有效推进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和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探索和成功开展,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机构、技术和发展保障。但是,不可否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弊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不合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缺乏使用价值,且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有效利用;表现形式单薄生硬,简单的文字复制转移较多,没有展现出现代化技术操作手段的传播优势;资源构成模式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阻碍了网络教育受传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主体间不能实现真正的共享和融合,“信息孤岛”使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发挥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推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作用,需要理性看待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理由,只有有效解决好发展瓶颈因素,方能真正擎起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大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二、传播学理论介入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传播学研究对象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接收者本质相通。从戈德的共享说、格伯纳的互动关系说、贝雷尔森和塞纳的符号论、霍夫兰的目的影响反应说,我们可以得悉传播学的有效受众群体是拥有社会关系本质属性的人类。网络教育以网络虚拟环境为沃土,通过数字化技术传输教育内容,面向接收者和学习者提供非面授的教育活动。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服务学习者为目的。学习者作为传播活动的译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其接收程度和学习状态是检验网络教育内容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传播学结构与网络教育系统的运转模式基本统一。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麦奎尔将传播过程剖析为: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在众多对传播学的模式研究中,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中提出传播的“5w”模式,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作为传播学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该线性传播模式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地去影响受传者的过程。在网络教育系统的整个运转过程中,从传播学角度解读,传播者是高校育人教师或者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设置者,受传者为有求知需求的学习者,讯息是具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内容,媒介是数字化的技术传输手段,效果是学习者接收讯息程度和学习情况的实际反馈和综合评估。在模式运转构成分析中,二者基本要素吻合统一。

三、传播学视域下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分析

1.严格信息把关制度,优化教师及技术人员素质
“把关人”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他认为“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转播者承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之后施拉姆、怀特、赫希、麦克内利、巴斯、盖尔顿和墨菲等人对这一理论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把关人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和怎么传播,其具备着检查、加工、评价、导向和桥梁的功能。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力支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担负着信息资源内容的探索、开发和指引,决定什么样的内容被传播;专业技术人员是网络教育有效运转和稳定服务的基本保障,决定着信息内容如何转播。教师队伍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素养是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因素。在践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熟悉网络教育理论和教育特点,能够准确把关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播过程的通畅和交流互动的有效开展;网络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能力,洞悉技术平台建设,熟练利用网络技术支撑有效信息内容的传播。优化人员素质,拥有集网络教育理论和技术于一身的网络教育管理者,严格信息把关的筛选和过滤,将准确、有针对性和价值性的信息内容传播给学习者,是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推动网络教育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
2.提高信源可信度,科学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内容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对信源可信度与说服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证。霍夫兰的研究表明,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映射到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就是要切实完善和提升以网络教育内容为中心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不是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的单纯汇总与机械罗列,它是以服务非面授的网络学习为宗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网络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自身资源建设必须具备科学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开放化等特征,而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只有科学化的教学设计和教育内容,才能准确地传播学习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网络教育的传播者,要根据教学资源所属的学科领域,制定清晰的教育资源框架,明确待建设的详细教学内容,保障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规划和科学开发。除此之外,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者还要在信息资源开发中注重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媒化,通过资源的有效排列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完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点赞:6422 浏览:1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