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议批言学在新闻语篇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批评语言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话语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批评语言学对新闻话语的研究方式,强调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着权利和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
1、新闻话语分析
传统的新闻分析关注新闻内容本身,如定量研究和结构分析(van Dijk,2000)。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新闻话语分析朝着更为系统的语义学、句法学和文体学方向发展。最新的话语分析理论为传统的方式增加了语言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的视角,将语言学与社会观点结合起来从而让话语分析变得实用。这样的实用性作用于反映真实世界、体现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新闻报道中,为批评语言学对揭示新闻背后的意识形态奠定了基础。
George Orwell 通过研究标题后首次指出政治言语将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政治观念引导(Wilson,2001),此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的政治潜力。新闻应当是公正地阐述事实本身,而新闻又是被人们挑选而报道的,所以新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新闻研究的方式也因此变得多样。在探索新闻话语的本质和结构方面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是Labov。他(1972)主要分析句子结构、语义价值和语用暗示。但是这种分析过于抽象,不能完整地反应出社会对新闻的影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van Dijk提出一种广义和更为全面的新闻话语分析策略,他将自己的话语研究统称为“宏观新闻图式(schemata)”或超结构(superstructure),以区分之前的“微观”方式。这种宏观方式把语义学的范畴延展了很多。Van Dijk(2001)认为,新闻研究应更加关注宏观信息,如权利和制约,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这种微观层面。任何新闻都具有对公众提出倡议的意味,这也就是新闻媒体中权利的体现。
2、新闻话语分析与批评语言学
2.1、批评语言学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策略,批评语言学(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在近40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一种独到且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话语分析新途径。自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问世以来,很多社会语言学家如Wodack,nan Dijk,Lakoof等人就反对孤立社会因素的语言分析观念。在Habermas提出了批评社会科学的理论框架后,在CDA理论基础上,以分析政治诉求与自我反省,历史语境和意识形态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论断渐渐兴起(辛斌,2000b)。1979年Fowler等的《语言与制约》和Kress等(1979)以《作为意识形态的语言》的问世标志着CDA学的诞生。自此,摒弃科学而由知识与现实形成的行为偏见的话语审视成为近30年来话语分析新趋势。
Faricloug(1998)认为,批评语言学是小议批评语言学在新闻语篇中的意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一个将语篇分析、话语行为分析和社会文化事件的话语时间分合为一体的三维框架。批评语言学向来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话语时间方式。它汲取了多学科的精华,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学、后结构主义和文学批评理论等,发展出各种有利的分析理论和策略。不过,对批评语言学的质疑之声却也不绝于耳,例如它模糊不同概念、不同学科和策略论之间的界限(辛斌,2008)。
2.2、批评语言学在英语新闻话语中的应用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重点在于实践,特点在于将语言与社会结合,揭示语言之下的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关系。而新闻一方面声称报道现实,一方面却通过语言将社会作用和意识形态传递给大众,体现了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传播。因为新闻机构拥有比公众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与权利,它会在内容、用词和方式等方面形成统治地位。因此,批评语言学适用于新闻分析正是由于批评语言学能够利用语言分析手段来揭示各种模式公共话语中存在的误导和歧视,提供了一种对报纸、政治宣传、文献、规章制度、正式谈话如采访等的批评性分析(Fowler,1996)。
Fairclough对CDA的理论框架做出了巨大贡献。Fairclough将语言和话语看做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他认为人们对所有事件的理解和表述都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Fairclough,2001)。为了了解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的关系,Fairclough(1992)提出了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三个层面:描述、翻译和解读。他吸取了对话理论和霸权理论的观点后,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话语和语篇的理解,将文本的产出放在了社会实践当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维模式。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CDA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而具体的语篇分析工具,所以只要哪种语篇分析理论符合其对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分析的目的,CDA就“拿来”利用(Xin Bin,2000a)。以Halliday做为创始者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看作社会现象,重视语言在社会背景下的作用。其观点与CDA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因此成为CDA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分析依据。
CDA对语篇的分析步骤主要是:1)分析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将其和语篇生成的某些特定技巧或过程相联系,如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2)分析写作技巧在在语篇生成的具体语境里可能和某种意识形态的作用和作用有关;3)这些语言结构和过程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辛斌,2000b)。除了以上的一些总的原则和策略外,辛斌(2005,p.91)提供了三种最常用的,也是具体的对比分析策略:1)对比英语新闻语篇中某些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的表义功能;2)对比不同英语新闻机构在同一时间关于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以对比它们在同一事件立场观点的细微差异;3)分析某一特定新闻机构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一重大事件的连续报道,以比较其立场观点是否发生任何变化,并寻找可能的变化理由。
3、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本质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特点。提出在解读英语新闻语篇时,读者应尽量从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为主动反思新闻背景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理由,成为一名有批评意识的英语新闻读者。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1992).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cy Press.
[2]Fairclough,N.(1998).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Longman Group Ltd.
[3]Fairclough,N.(2001).The discourse of new labo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n M.Wetherell,S.Taylor & S.J.Yates(Eds.),Discourse as Data:A Guide for Analysi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4]Fowler,R.et al.(1979).Language and Control.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5]Fowler,R.(1996).On critical linguistics.In C.R.Caldas-Coulthard & M.Coulthard(Eds.),Texts and Practices: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Routledge.
[6]Labov,W.(1972).Sociolinguistic Patterns.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7]van Dijk,T.A.(2000).New(s)raci:A discourse analytical approach.In S小议批评语言学在新闻语篇中的意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Cottle(Ed.),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edia.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8]van Dijk,T.A.(2001).Multidisiplinary CDA:A plea for diversity.In R.Wodack & M.Meyer(Eds.),Method of Critical Discours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9]Wilson,J.(2001).Political discourse.In D.Schiffrin,D.Tannen & H.E.Hamilton(Eds.),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10]Xinbin.(2000a).Intertextuality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Suzhou:Suzhou University Press.
[11]辛斌.2000b.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4):44-48.
[12]辛斌.2005.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辛斌.2008.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J].外语学刊(6):63-70.
作者简介:
李婕昕,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郭磊,男,汉族,云南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博士。

点赞:6345 浏览:2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