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判断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面对新的挑战。通过提高传播者信息技术素质、关注大学生主体性提高媒介素养、优化传播内容、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管理、开展传播效果评估,变挑战为机遇,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1002-2589(2014)17-014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广大学生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修养,自觉选择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用科学的理论、坚定的信仰指导自己成长的方向。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喜爱程度最强的媒体。新媒体环境下,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理由,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何谓新媒体?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大家认识不一,但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作用上的媒体而言的传播形态,它以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卫星等为传播介质,通过手机、计算机、数字电视等接收终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与即时性
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模式,有着严格的传者和受者之分,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信息反馈,交互性较差。而新媒体的“互动传播”模式实现了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这一过程促使草根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交互性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中也有所体现,信息的发出不依赖某一方,而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
受出版和播出周期限制,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难以实现即时传播。而网络等新媒体以光纤为传播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衰减少等优点,传播速度达30万公里/秒,信号瞬间到达,从而实现了“新闻发生”与“新闻发布”的同步性、即时性。网络新闻不受制作周期、截稿时间等的限制,稿件可以随到随发,使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所发生的一切。
2.海量性与共享性
互联网就像一个无比巨大的数据库,能够容纳无限量的信息。传统媒体受版面、时段等限制,往往在信息选取上忍痛割爱,留下数量有限的内容。新媒体则转变了这一局面,使信息能够自由地传播,其传播的范围也扩大至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信息接收终端,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进行交流,新媒体的这种开放性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球覆盖,导致了信息的海量存储,也为信息共享提供可能。只要某一信息得到受众认可,便会以几何级的速度传播、扩散。
3.多媒体与超文本
新媒体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多媒体是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等形式在内的媒体,以实现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新媒体传播的多媒体特点,兼容了各种传播形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究竟选择何种形式的信息,完全由用户自己决定,这使得用户有了多样化的选择。
新媒体还具有超文本特点。新媒体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目前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其组织结构决定了它的优越性。节和链是超文本的基本结构,节点能够储存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影响等,其大小可以是窗口也可以是数据。链则将各节点关联起来。不同类型的节点和链就构成了不同的多媒体系统。
4.个性化与社群化
传统媒体面向大众传播,而新媒体则能够做到个性化信息服务。就传统媒体而言,即便是在分众市场中,也是进行的大众传播。新媒体则因其内容的丰富性迎合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受众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各取所需”,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信息的时间、地点、媒介等。例如,博客、个人空间是个性的最好体现,数字电视更满足了人们收看电视节目异步性的要求,不必受电视播出时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节目和时间。
新媒体还表现出社群化特点,网民们在网络上大多是“群居”的,网络上到处可见各种社区、论坛等虚拟空间。建立在新媒体技术之上,“群”吸引了兴趣相同的用户,“‘群’内的信息仅限‘群’内的共享,吸引着一些有共同诉求的用户,表现出封闭性、高度聚合性等特点”。

二、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需要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1.对交往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多元性等特点,借助、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开放。但是这种“人际交往的间接化易导致大学生情感的疏远与隔阂”。原本应该是“人—人”的直接交往形式转变为“人—媒介—人”的间接交往形式,人与人之间由言谈举止所传递的带有情感的交流信息被二进制的代码所代替,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却可能同时借助了等聊天工具在宿舍里交流。这种一人一机的信息接收模式,虽然能够帮助个人建立自己的世界,但非常容易导致人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淡漠。
2.对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以多媒体展示信息,以超文本呈现。超文本用链接的方式,将信息组织起来,形成非线性的网络结构,其数据之间没有固定顺序,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切换页面,这种环境提供了海量的阅读信息、众多可选择的阅读和理解路径,导致深度投入的阅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不求甚解、浮光掠影的快餐式阅读。随着微博等新兴社交网络媒体的进一步普及,“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课看‘人人’”,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深度阅读被这种快餐式阅读挤占得几乎没了踪影。长此以往,势必会产生做事马虎大意敷衍了事、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等理由,造成大学生文化生活的“营养不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点赞:7355 浏览: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