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形势下对台传播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①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新要求,对进一步做好对台传播作用重大。笔者认为对台传播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快慢新闻有机融合,同类素材适时地以不同形式呈现;第二是评论两岸焦点新闻话题,以理服人,适时评点、勇敢发声;第三是在进行大型对台选题的策划时,采编人员要因应时局之需,及时贯彻对台方略的新理念。

快慢融合,适时传播
美国新闻学者、《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R·鲁斯曾把求新与求深的报道称为“快新闻”和“慢新闻”。顾名思义,所谓“快新闻”,就是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快捷地报道出去,而“慢新闻”则是对新闻事件做深入的调查,从中预测它的发展趋势,搞好追踪和深度报道。②在对台传播实例中,碰到“快新闻”、“慢新闻”素材是常有的事,因此利用好“快”、“慢”素材,选择适当传播时机至关重要。
从报道的形式上看,“快新闻”的呈现形式相当于我们日常报道中的消息报道,而“慢新闻”则更多的是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方式。对台传播实践中,充分用好消息、专题、系列报道等诸多形式,以快慢新闻有机融合的方式呈现报道,更能有效地打动受众,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感性的、全面的认知。
2012年10月,民进党重要人物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身份访问大陆,首站选择到漳州东山祭祖,海峡之声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并在谢长廷抵达东山之前探访了目的地,实地采访了谢氏宗亲代表,了解掌握谢氏家庙及谢长廷先祖光荣事迹的背景材料。数小时后,谢长廷抵达东山,记者又进一步跟进,及时捕捉到谢长廷祭祖时动容的细节,并于当天制作成短消息《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东山祭祖》,于广播节目中实时播出并刊登于海峡之声网。数日后,记者又根据相关背景材料、现场音响素材等,制作成新闻专题《乡亲喜迎谢“宗长”,长廷自问“从哪来”》。谢长廷回乡祭祖这一新闻素材,记者先后以短消息、新闻专题的报道形式给予呈现,通过对谢长廷在东山祭祖时“感恩拭泪”细节的捕捉,以事实驳斥了某些台湾深绿政客数典忘祖、鼓吹“”的论调。
关于这一素材的短消息获得当年福建新闻奖二等奖,新闻专题获得全国对台港澳广播创优评析奖二等奖。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题材本身的分量和对台的针对性、贴近性之外,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作者及时地抓住了传播的最佳时机——两岸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之际,以“国共对话”为平台而展开的民间交流及互动往来日益频繁。而与之相对的是,台湾岛内深绿阵营民进党由于一直没能放弃“”党纲,固步自封,迟迟不能迈出与大陆进行实质流的步伐,导致“民共对话”迟迟未能开展。而此时,民进党重量级人物谢长廷开展了大陆寻访之旅,虽是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身份,但这足见其渴望突破瓶颈、深思与大陆互动的可能路径的决心。

先声夺人,有理有据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下,两岸交流呈现出全方位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两岸关于政治对话的探讨也逐渐开始着墨(如2013年6月举办的“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有诸多理由成为两岸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诸如已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一直未能通过、两岸政治对话、两岸商签和平协议等。针对这一系列重大、敏感话题的舆论“攻防”战,主流的、专业的对台传播媒体不能坐等,更不能置若罔闻、避之不谈,而是要直面挑战,抓住时机勇敢回应,把握话语主动权。在这一方面,海峡之声开辟了《海峡快评》栏目,以简短、快捷的点评方式对两岸热点话题、岛内某些偏激言论适时给予回应,充分体现了对台专业媒体的使命担当。
比如,2013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率团访问台湾。岛内有些人士就声称,陈德铭此行赴台恰逢台湾民意机构审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敏感时刻,其赴台的目的是敦促台方通过该协议,因此要“如影随形”一路。针对此番言论,海峡快评文章《陈德铭访台何来“说客”之说?》适时发声,指出这样的论调是欲加之罪。因为不论是从开放的深度、广度还是从对等性等方面考察,《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的作用远大于大陆,这一协议对台湾经济好不好、有多好,台湾民众自可掂量,所以陈德铭根本犯不着去做“说客”。快评文章观点鲜明、理据充分,反驳了台湾岛内某些激进派的荒谬言论,发挥了主流媒体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因应时局,强化认同
总书记于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会见台湾政党高层时,曾反复提及、阐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一理念在201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被提及。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3月下旬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两岸一家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也是基于两岸历史的、文化的、血缘的联系;今后在对台方略政策执行上将继续本着这个理念来进行推动”。③“两岸一家亲”这一理念也深受台湾民众和政党高层的认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就曾表示,“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④
倡导“两岸一家亲”,就要更注重两岸的根亲血脉联系,这将给新时期的对台广播提供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平台和时机。因此,我们一系列选题的策划、实施都围绕着这一对台方略新理念逐步展开,比如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主导的《闽台走亲乡镇行》栏目。
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始终本着“传播闽南乡音,增进同胞亲情”的宗旨,是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具体实践。《闽台走亲乡镇行》连续三年与台湾中南部三大报之一的《台湾导报》合作刊出专版,其栏目的定位,不管是广播还是纸媒,都力图在强化亲情、同胞情、民族情等情感认同方面下工夫。
另外,媒体与民众情感的融合,与基层的互动非常重要,因而要积极开展媒体的民间交流。乡镇一级恰是基层的轴心,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平台,多做一些“接地气”、为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讲好两岸基层交流、民间互动的故事。诸如已经刊出的福建泉州段采访文章《青阳石鼓蔡,两岸一家亲》、《“神”往“神”来两岸缘》、《两岸吕氏同脉连根》、《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等,它们都是彰显两岸基层互动、亲情交融、神缘往来、根亲文化记忆等元素的代表篇目,同时也充分贯彻了“向南移,向下沉”这一新时期对台传播的总要求。
对台广播作为特殊的、重要的传统广播形态,要善于抢抓传播时机,在确保新闻时效性的前提下,加大深入报道的分量;对台广播的新闻评论更要以理服人,积极应对热点话题舆论“攻防”的挑战,审时度势、适时评点、勇敢发声;而对台大型选题的策划更要及时贯彻对台方略。
注释:
①:《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1/c1024-22635998.html,2013年8月19日
②赵斯江:《审时度势 把握最佳宣传时机》[J],《新闻与成才》,2002年11月
③《国台办:将继续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对台方略》[N/OL],中国新闻网,http:///tw/2014/03-26/5994536.shtml
④《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连战及台湾各界人士》[N/OL],政府门户网站,http:///ldhd/2014-02/18/content_2612574.htm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点赞:17938 浏览:8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