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典型宣传思维下新闻真假之辨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备受舆论关注的救灾人员“浑水煮面”新闻,最终以“浑水泡面”事实的“属实”和环球时报记者的道歉认错而收场。但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并不能就此尘埃落定。
8月4日下午,央广网发布《云南鲁甸震中龙头山镇食品匮乏 救援人员用浑水煮面》新闻,消息通过连线国家应急广播中国之声记者王远报道称,“据最新消息,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目前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同时配发两幅浑水煮面的照片。腾讯网在报道同样信息时,还配发了浑水淘米做饭的照片。该信息在网站和其他媒体广为传播。
8月5日晚,环球网发布环球时报记者马俊的报道《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 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称“环球时报记者5日就此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时得知这是一则假新闻。一名前方救灾部队的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确认,经查证,没有发现救灾过程中出现相关情况。……他表示,前方救灾典型宣传思维下的新闻真假之辨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部队携带有净水设备,不会胡乱饮用不卫生的水。他呼吁,前方部队正在忘己地全力救灾,请后方不要误信这种别有用心的图片,以免伤害救灾部队的士气”。
8月6日,央广微博通过“多名记者证实救援人员用浑水泡面做饭”来回应环球网所谓“假新闻”的质疑。环球时报有关部门认识到所发新闻的错误,由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署名发表了道歉信。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事情的真假似乎已经水落石出。毕竟央广网中国之声记者身临其境的报道真实性更强(网上发布的部分照片是否有摆拍嫌疑姑且不论),而环球时报的记者并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到过现场,只是通过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的方式来断定人家新闻的真假,且这名前方救灾部队负责人属于匿名信源,其是否看到过“浑水煮面”的报道,是否有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均不得而知。单从这一点看,就是采访不深入、作风不过硬的表现。出现新闻失实,不得不道歉收场,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某个事实并不一定等于全部真相,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往往并不容易简单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说,环球网的假新闻中不无真的成分,而央广网的真新闻中也不无假的一面。
具体来看,环球时报的记者虽然没有身临其境到现场求证,但也不乏质疑精神和大局意识,而且也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采访了前方部队的某负责人。相信部队负责人也从自身对部队装备和保障水平了解的常识出发,确实作过“前方救灾部队携带有净水设备,不会胡乱饮用不卫生的水”的表示,和“请后方不要误信这种别有用心的图片,以免伤害救灾部队的士气”的呼吁。这些也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而央广网的“浑水煮面”报道,虽然证据确凿,但从宏观层面讲,这条新闻中的事实并不能代表我们救灾部队后勤保障的真实水平。这也是一些人看到该报道后,对我们军队后勤保障水平和以人为本意识提出质疑的理由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在典型宣传思维的框架下,习惯于通过找个案、抓典型,或者所谓以点带面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把握整体全局的方式和平衡、客观、全面的手法来报道新闻。这导致了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新闻媒体不习惯于真实反映事件的整个过程和全貌,而是人为选择一些愿意让受众看到的东西,媒体成了聚光灯——照到哪里哪里亮。有的媒体还会为了突出“高大全”和“主旋律”,刻意掩盖那些“矮矬穷”等不想让群众见到的东西。甚至一些媒体成了“哈哈镜”,肆意扭曲新闻真相,新闻成了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在这些思维影响下,新闻真实性又从何谈起?
典型宣传严重变味的,我想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的一段关于“模范村”的顺口溜最有说服力,“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来看,如果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那么报道“吃烙饼”的笑话报道“喝稀饭”的,怕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1273 浏览:9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