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下艺术双语教师胜任力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关注艺术专业双语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核心地位是重要的发展战略,需要为之准备周全细致、精心设计的教师的考核标准。特别对于艺术教师来说,其胜任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文化的沉淀以及文化交流的实现与否。本研究以构艺术专业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为基础,探讨艺术教师的双语教学态度以及双语教学途径构建艺术教师的胜任力。
关键词:心理资本;艺术教育; 双语教师;胜任力;干预模型
: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1.015
作者简介:李冬兰(1962~),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130910

一、理由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预示着开放式、创新型的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期待的教师角色嬗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走向深入,教育国际化理由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发展正日益加速。微观层面而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涉及双语教学的关注。自从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相继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鼓励高等学校“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和能力平”。并在2008年至2010年共批准了403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国家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以外,更希望高校学生能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接触专业前沿技术与科学思想。从深层次的目标来说,让学生能够通过双语教学,增强自身的信心,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并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积极地预期。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化竞争环境,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核心人员为在学校第一线工作者的教师,其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同感以及教学策略的胜任具有关键作用。对于艺术专业来说,艺术人才的国际化非常迫切。艺术教师对国际化的态度、理念,国际化知识、经验、策略,直接影响艺术课程国际化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其胜任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文化的沉淀以及文化交流的实现与否。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业务熟练,熟悉声乐等各类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通晓各国文化、良好的心理资本。专业知识是培养艺术人才之基石,而培养艺术人才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吸收和积累,良好的心理资是艺术人才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国际表达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图以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模型为基础,研究艺术专业中艺术专业教师的态度和途径。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征。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双语基础尤其是英语比较薄弱。这与艺术学生的生源有关,有相当比例的艺术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在家长的劝服下进入艺术学习,或者即使有些学生对艺术专业有较强的兴趣,但本身对文化与专业课程兴趣不高,这样给双语教学带来了难度。二是因为艺术专业学生比较具有强调独立个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艺术学生专业上具有活跃、情感丰富等特征,这样也造成了相对其他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特征较为明显;三是因为艺术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多,个人空间要求较高,学习艺术知识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进行艺术创作的心情也十分迫切,针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僵硬的教条和说教很容易引起艺术专业学生的反感。而对于艺术学院的教师,特别是艺术专业教师来说,本身具有充实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强烈价值取向,其也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使得双语教学的师生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矛盾。

二、胜任力理论的介绍

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后,1973年麦克里兰和斯宾塞两人进一步完善了“胜任力”\[1\]这一概念,并将其划分为基础性胜任力、辨别性胜任力以及转化性与发展胜任力。基础性胜任力指的是任职的基本条件,辨别性胜任力主要指任职的关键条件,转化性与发展胜任力指的是任职者独特的特征,即别人难以模仿与超越的特征。这也是独特胜任力的表现。其包含了成就者的动机、特质、价值观、认知等主观内容。一般而言胜任力具有综合性、可识别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担任双语教学队伍的师资层次较高。无论职称或者英语学习经历都较为丰富,这也成为了很多学校在选任艺术专业教师的硬性条件之一。艺术专业教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留学背景,同时吸收了较多的西方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高校国际化拓展和扩张的背景下,未来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生除了拥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通过双语学习,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带来自信、自我效能以及内在满足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因此,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指的是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个体所具备的、能够成功进行双语教学,聚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包含了双语教学老师效能的评价,这个评价落脚点应为对于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提升。具体而言,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应适应双语教学,其次对于双语教学老师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上,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恰当使用,让双语课程具有感染力,达到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最后,艺术专业教师能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双语教学给学生带来自信、自我效能,实现自我以及具有内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层面的满足。下面我们从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模型出发,分析双教师胜任力构建理由。

三、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模型运作机理

洛桑斯(Luthans,2004)\[2\]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转变为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相对于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Van Marrewijk&Timmers,2003)\[3\]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Adler&Kwon,2002)\[4\],正向心理资本强调的是“你是谁”以及“你可以成为什么”(Luthans&Youssef,2004)\[5\]。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一种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其具体内涵为,对有挑战性的任务付出必要的努力并且有信心取得成功(自信);对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成功作出积极的预期(乐观);坚持目标,并且不断完善达成目标的路径(希望);当目标受阻时,能够迅速恢复继续奋斗(韧性)。概括而言,也就是包含了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这几个因素。自我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竞争优势资源,其重要性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发现的,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相信人来具有的积极品质与积极心态具有更大的、更潜在的建设性力量。而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可管理、可塑性强、可转变以及可开发的类状态特征(Luthans,et al,2007)\[6\]。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根据正向心理资本的评价,研究组织绩效理由、成员的培训等理由。这也是本文选取正向心理资本的出发点。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干预使得这些类状态即希望、乐观、信心以及韧性方面的特性发生转变。卢桑斯在2007年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干预模型(PCL),强调可以通过一些发展性的策略提升正向心理资本,最后能对于组织产生积极地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图1根据卢桑斯,尤西斯,和阿沃
利奥 (2007)整理
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透过发展这些特性,持续提高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最终提高我国高校的竞争能力。心理干预模型的研究虽然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资本具有重要作用,却很少学者将其与双语教学教师的胜任力结合起来研究,教师的态度以及教学方式如何提升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缺乏探讨,而PCL模型中的发展性层面的设计与艺术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动机、以及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从胜任力理论出发,分析艺术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四、艺术专业教师对教学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之前提艺术专业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因此,如果老师缺乏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意愿,即使国家再重视、政策再配合,资源分配的再多也是枉然,因此,想法设法提升艺术专业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是课程领导的当务之急。要想提升双语教学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前提是让学生和老师对于双语课程具有认同感。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课程。一方面,学生能够对双语教学的目标产生认同,对双语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需求或积极的意志导向,提高学习的动机,认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师对双语教学目标产生认同,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活动产生高度的热情和期盼心理,才能调整好对于双语教学的心态,积极的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准备教学课件、钻研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认同感更多的来源于艺术专业教师课程的设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艺术专业教师的认同感为核心。
认同与抵制是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自然而然可预测的两者共生反应。认同表示教师在心理上对新课程变革说持有的倾向程度,而后者关注教师的负面行为反应。那么这两者对于课程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抵制情绪也可能让老师具有权力去规划发展课程或者使用新的教学法。认同感是指老师对新课程表现出来的正面的态度和行为意向。影响艺术专业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关注程度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艺术专业教师对双语课程的感受、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以及教师参与双语教学的程度、课程的环境都会影响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同感。
提升艺术专业教师的认同感应让双语教学的教师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地参与专业的发展与教学的改善。因为其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务之急,应想法设法提高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的意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增加对艺术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采取双语教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培训和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较少,(2009年数据显示受过正式培训比例为7.5%,海外留学、工作或访学经历13.2%)\[7\],对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很多教师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同时又因为学校课程的设置迫使专业老师参与双语教学,使得专业老师对于双语教学具有抵制和畏难情绪。对于艺术专业来说,进修的机会更少。对此情况,目前应加入与其他教师以及校外专家学者的互动和对话,相互切磋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产生兼顾利于与实务,让教师能够从双语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参与的意愿。其次,国家和高校应增加投入,增强激励机制。高校普遍对于双语教学激励机制不够,学校一般对双语课酬为正常课酬的1.5倍,\[8\]这样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艺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由于双语教学在授课内容和策略上比非双语教学产生的工作强度大,资料取得困难等特点,倡议各高校考虑加大双语教学投入。在课酬上予以倾斜,增加双语教学老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因为艺术专业教师为双语教学的关键人物,而让教师参与双语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就是让教师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任务,将消极被动的角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五、从一般讲授到探索教育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之途径大部分艺术专业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采用了原版的英文教材,但上课使用全英口语的大概比例为30%左右,很多使用PPT进行教学。而且在上课的方式上多采用一般的英文的阅读和作业的方式,教学中一般以讲授为主,透过老师单向将知识以口头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抽象符号学习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现在很多老师也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理由在于,深思中学习的抽象经验远不如学生自由在具体经验中学习收获更大。较少在双语教学中实行探索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
探索教育方式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Kolb(1984)\[9\]提出,学生如果从经验中学习,透过团体间的互动,在活动结束后,由老师进行引导导论,进行反思,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生活中产生类比,并应用于真实的世界,将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向心理资本的培养也是一种抽象的隐形知识。而隐形知识的获得透过经验学习将会更佳,根据Dale(1969)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Cone of Learning),将具体经验富裕抽象的理论作用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两者的具体关系如下:
图2Dale学习金字塔理论
从图中我们看到,戴尔(1969)将个体学习经验分为十层,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高层越抽象。此外,学习经验一般可以由两种方式获得,一种为直接方式,另一种为间接方式。从第5层到第10层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所能学习到的内容,由上往下递增。从第1层到第4层属于主动地学习,从做中学习一般可以留下90%的记忆,强调学生自身经验,感受以及参与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第1层与第2层属于探索教育方式,第9层到第10层主要为一般讲授方式。
一般讲授是老师单向将知识以口头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抽象的概念赋予清楚的定义和概念,由范例和课本联系为主进行知识的传达。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无法提供情境中的资讯(Brown et al.,1989)\[10\]。而探索式教育强调深思的重要性,并指出经验就是“干中学”。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根据教师角色、教学目标的互动式教学。对于双语知识的获取最好能与情境相结合,情境的活动、环境和文化都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大学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双语教学教师整体教学设计一般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再经由图像、替代经验,最后进入文字的练习等符号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具体经验,上升到抽象符号,赋予现实作用的层面。具体而言,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设立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不同策略(目标和行动计划设计);活动进行中,通过观察同组组员以及其他成员,在自己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体会(体会成功以及经验和楷模的形成);教师在看见学生遇到困境时,需要给予指导或者其他替代性活动,加强学生的信息,再去尝试原来的活动,产生情感的唤醒(说服和唤醒);通过希望和效能的提升方式,加入文化的介绍与融合,让学生理解西方的文化基础上,对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较为系统的掌握,在自己的深思下获得抽象知识,获得心理上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满足,能够提升乐观的正向心理资本。例如针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视觉美感和信息传达功能时,必须根据一定的传达内容、目标、媒体和诉求对象,融入各种文化的背景和元素,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深思,进行创作,达到自己内心的认同和满足;最后,通过看见他人成功,深思自己缺乏什么,从不断尝试中去寻找技巧,或者从他人失败、自己失败的经历中找到避开失败的风险,建立韧性。最后形成近端心理资本,即希望、乐观、信息与韧性,获取正向心理资本。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除以上因素以外,正向心理资本形成的情境因素——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生的人格对于心理资本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学生有高的学习动机肯定会影响学生正向心理资本获取的能力。老师会指引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会刺激学生目标完成倾向,并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学生作为参与课程的主体,其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寻求挑战,面对挑战和坚持面对困难的程度,同时学生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到学生获取心理资本的成效。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展开对情境因素的研究,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特征对于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养成是一个综合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理论,希望未来的研究更多通过实证的研究范式,挖掘更多情境因素,为双语教学搭建一个综合的框架。
作者说明: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冲击与重构:高校国际化过程中艺术专业教师胜任力的评价与培养”,课题编号:2012JK134。[参考文献]
\[1\]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McClelland, Did C.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28(1), Jan 1973, 1-14.
\[2\]Luthans,F., Luthans.K.& Luthans.B.(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Going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47,45-50.
\[3\]Van Marrewijk,M.,&Timmers,J.(2003).Human capital management:New possibilities in peopl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4(2),171-184.
\[4\]Adler,P.S.,&Kwon,S.(2002).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7,17-40.
\[5\]Luthans,F.,.& Youssef,C.M.(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ational Dynamics,33,321-349.
\[6\]Luthans,F.,.& Youssef,C.M.&Avolio .B.J.(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常俊跃,刘莉.“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及对大学双语教学的启迪\[J\].江苏高教,2009,(1):81-83.
\[8\]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对一所理工类大学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9(3):83-85.
\[9\]Kolb,D.A.(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10\]Brown ,D,D.,Mucci,W,G.,Hetzler,R.k.,&Knowlton ,R.G.(1989). Cardiovascular and ventilatory responses during formalized T’ai Chi Chuan exercis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Sport,60,246-250.责任编辑、校对:刘莎

点赞:5530 浏览:1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