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庭关系不良对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家庭关系不良,会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严重的会使未成年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以农村家庭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不良的家庭关系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预防倡议。
【关键词】家庭关系 犯罪心理 农村 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懂得文明礼貌、辨别是非、遵纪守法、社会制约能力等。如果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正面教育引导,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当受到一些不良的外部因素诱导时,容易产生暴力、反社会等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一、农村未成年人犯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

据广西某少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该所在押的未成年人犯中大多来自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不到20%。这些家庭有的因为经济困难导致孩子过早辍学,有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抚养或委托亲戚朋友抚养孩子,有的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这些家庭共同特点是长期对孩子管教不到位和管教策略不当,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不良,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成长环境,导致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缺失,降低或失去在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所起到的中心作用。

二、家庭关系不良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

(一)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有些家长管教方式粗暴,常因一点小事而打骂子女的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一定要树立“家长权威”,对孩子片面的严厉,而缺乏关爱与合适的沟通方式,常无故打骂子女,伤的是子女的自尊心,失去的是子女对父母的信任。长期如此,子女必定对家长感到恐惧,外表屈服而内心逆反,不愿沟通,引起与家长的相互对立和不信任,逐步形成孤僻自卑、粗暴冷酷的心理。在缺乏家庭温暖情况下,这些未成年人会到社会上寻找“朋友”,寻找温暖,有相似遭遇的人容易走到一起,迫于存活压力,容易组成犯罪团伙。

(二)家庭结构缺陷。

缺陷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完全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人格上的障碍,这类孩子易孤僻、冷淡、粗暴、内向等,但是,没有父亲的存在,会使母爱向溺爱型发展,并失去家庭的稳定和减弱家庭的教育职能”。缺陷家庭由于缺乏平衡互补的教育,其子女犯罪的可能性要大于完整家庭。另外,农村重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家庭关系不良对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有些继父或继母对非亲生子女采取漠不关心的歧视态度,因此,孩子易对继父或继母产生反感和憎恨情绪,在行为上带有反抗性和攻击性。为了逃避家庭,这些未成年人会选择自己的“朋友圈”,如果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容易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父母关系异常。

父母关系融洽,其家庭关系必定和谐,而父母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的氛围中,其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必定受到很大影响,有些夫妻常当着子女的面吵架或发生家庭暴力,甚至无故拿子女出气。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子女,经常在恐惧和不安定中度过,缺乏温暖,容易形成冷漠、烦躁、孤僻的性格和自私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容易产生厌家情绪,在学校无心学习,发生逃学、早退等现象,形成玩世不恭、冷酷无情的人生态度,为日后犯罪埋下隐患。

(四)留守儿童家庭。

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6-11岁、12-14岁、15-17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为1953万、995万和813万。留守儿童的成长不容忽视,不管是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还是在在亲戚、朋友家中生活,他们一般以“抚养”为主,而在“教育”方面则面对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始终无法代替父母的作用,缺陷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任性、叛逆的性格和封闭、冷漠的心理。

三、预防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在家庭关系方面的倡议

(一)从自身角度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首先,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家长应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感染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健康的远大理想志向,鼓励孩子在逆境中学会坚强,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力的孩子。其次,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沟通交流。当孩子进入青春初期,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他们思维活跃,但同时也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对一些复杂的事物缺乏理性认识。此时,父母要正确认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不要过分强硬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多以朋友的角度与他们交流思想,并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引导。另外,对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看望和关心子女,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理由。第三,要关注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和朋友背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辨别是非、抗诱惑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不良因素诱导而误入歧途,父母应细心的关注孩子接触的外部环境和朋友背景。如广西某市少管所许多在押未成年人犯就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如果发现孩子的朋友中,有过偷盗、抢劫、酗酒、吸烟、等习惯和经历的坏朋友,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此外,当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理由而难以解决时,父母不要采取回避和姑息态度,而应主动寻找帮助,积极预防,及时教育、令其改正。

(二)对理由家庭进行社会干预,改善家庭关系。

农村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家庭纠纷常有发生,学校、村委、司法部门等要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认识处理家庭理由的重要性,并积极去协调帮助。一方面,政府、司法部门要协同村委、学校一起,以农村未成年人父母为对象,建立资料库,关注这些家庭,对于夫妻关系紧张、留守儿童、缺陷家庭要予以重点关注,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抚养和教育的职责,解决管教子女遇到困难。另一方面,要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开和减少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身心伤害,及时疏导未成年人的心理理由。
参考文献:
[1]关颖.家庭关系不良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研究[A].首届儿童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1.
[2]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05-10.
[3]林仙.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理由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4]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点赞:19769 浏览:8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