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价值定位,要求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的潜能,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帮助学生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它从新的视角丰富大学生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从而利用积极的思维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理由。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途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兴起于西方心理学界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通过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发挥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进而达到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的目的。
在高校范围内,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在这种情形下,他们需要被指引寻找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韧性,产生乐观情绪,愿意积极参与到生活、学习中。下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其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索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积极主动。传统教育心理学简单地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理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解过于简单化,主要将那些具有情绪困扰、行为失调和行为异常的心理理由个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忽视了广大普通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积极主动,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心理理由,因此,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立场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用积极的理念和思想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使大学生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理由,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有效实践,更能让大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正面向上的积极因素,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境界。
2.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价值定位,要求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的潜能,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帮助学生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它从新的视角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培养其利用积极的思维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理由的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
3.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创新。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实现理论体系的创新。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心理学思潮,着力培养的是良好的心理行为和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理由,而不是消极心理疾病的矫正,简单地去除理由,给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更有利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不只是单纯科学实证和实验量化的策略,也不是单纯人本主义现象学和存在分析的策略。积极心理学侧重强调主观性情绪体验:“包括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等。”这些正面的心理评价标准是对传统的突破,利用积极的心理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地实现自我,形成幸福体验;运用自身的潜能,克服消极面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化解心理理由,使传统心理学研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创新。

二、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它反对悲观的人性观,强调人的积极面,帮助人们不仅要解决心理或行为上的理由,更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着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力量,将重点放在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塑造普通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地生活、学习,朝着积极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因此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推动者。除了通过现有的讲授和辅导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学校生态环境的联系,积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
1.以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使用积极的心理潜能,获得幸福生活的策略和能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才是个体预防理由产生的最好工具。因此,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包括生活满意感、幸福、乐观、希望等在内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培养和获得,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愉悦,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富有成效的应策略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情境。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体验和良好的自尊,以及对事件的积极归因、解释风格和内在心理动力,推动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
2.以积极的心理辅导方式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是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的。首先,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心理教育的性质,把重点放在发动来访大学生自身积极力量以获得理由的解决和充实人生上。其次,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大学生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的辅导,使学生借助积极认识的力量开阔视野,摆脱心理阴影,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挖掘个人的积极经验和积极潜力,形成个人长久资源,使得有心理理由的大学生得到自我恢复和自我实现。
3.组织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个体的积极体验和积极人格外,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大学生发挥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职业理念、视野等。积极心理学不仅重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重视的校园的相互支持、友爱和合作等,而且将其扩大到、个人视野和动向上。因此,要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还应注重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愉悦其身心,提高其校园生活的满意感。同时还可以通过板报、广播、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宣传积极的心理健康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力量。
总之,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成了作用重大、形式多样的新型教育理念,对于推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4).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SeligmanEP.BuildingHumanStrength:PsychologyπsForgottenMission[J].APAmonitor,1998(1).
[4]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思政课题“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GZXS1319)的部分研究成果之一。

点赞:21381 浏览:9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