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成语中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成语是汉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形式上虽短小精悍,却浓缩着许多领域的知识精华。基于此,主要研究与成语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对成语本身折射出的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显性心理分析和成语误用心理分析,旨在以成语为特殊的“心理学教材”来获取一些心理学知识。
关键词:成语;心理学;浅析
1001-7836(2014)01-0122-04
引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作为历史的缩影和生活的高度概括,成语包罗万象,备受各领域研究者青睐。有些研究者从内部结构角度,着重研究成语内部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有些研究者则把成语看成一个独立的认知单位,作为一个集合体研究其来源与运用、价值等;还有些研究者重点研究成语所包含的信息元素,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1)单字传递的文字信息,由常用字组成的成语约占成语总数的90%。作为文字宝库,我们能从中了解大量文字信息。如“不名一钱”的“名”是“占有”的意思;“不刊之论”的“刊”是“更改、消除”的意思。(2)构成成分的语义信息。可以了解古汉语词汇,如“连绵词”是古汉语中很重要的词汇现象,“首鼠两端”的“首鼠”就是连绵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作用“踌躇”,不可以拆开解释。(3)背景传递的文化信息,蕴涵的古文化知识。成语这一语言材料,深深植根于古代文化土壤中,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每个时期都有文化的精华以成语的形式沉淀下来。如“三足鼎立”指三方分立,势力均衡的局面。“鼎”是我国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圆形,三足两耳。(4)很多成语都包含理、工科知识,有大量的科学因素值得发掘。如“扬汤止沸”、“随波逐流”包含物理知识;“百炼成钢”、“点石成金”包含化学知识;而“飞蛾扑火”则说明“生物的应激”性。(5)蕴涵的思想、哲理等信息,凝缩着从古至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判断和理解。如“过犹不及”、“否极泰来”、“水滴石穿”等都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6)蕴含教育信息,是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成语摆脱了具体生活原型,从社会经验中抽象出一些教育元素,概括性极强。如“未雨绸缪”,教育人们做事前要有所准备。“改过迁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都有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功用。所以,以往研究者们都根据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成语进行研究,各执一端,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
而本文要侧重研究的是成语所蕴涵的“心理信息”。我们知道,成语是人创造和使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成语作为语言符号,以固定形式流传下来,也必定凝缩了从古至今人们的心理信息和人活动的心理轨迹。

一、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

成语相沿习用已久,人们对其“约定俗成”自有一番道理:成语节奏鲜明、平仄多变,音乐性较强,便于人们记忆和口耳相传[3]。除此以外,作为四字格,它还有其他认知方面的优点:

(一)结构定型化:成语符合成年人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了最佳记忆标准(1)

人脑处理或记忆信息是以组块为单位的,组块无论大小均作为一个单位被处理和记忆。人脑信息处理区的容量一般为五个组块,超过五个,会给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四字格正好是一个字一个组块,加上结构关系一个组块,刚好是五个组块。更重要的是,人脑在长时记忆区记忆,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块来记忆,使用时,也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块来使用,这样既节省了记忆区和处理区的容量空间,又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语言效率。成语大多是四字格,在认知上有很大优势。

(二)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有作用整体性[4]

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是已经组装好了的结构,使用者能自如运用它。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固化一次其结构,而固化程度较高的语言单位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决定了部分成分的出现可以激活整个成语。人们听到成语的前两个字,大体可以预见整个成语;有三个字出现,后两个字被激活的可能性就是100%了。所以,大多成语中只要出现几个先锋项,就可以激活头脑中相应的固化成语,进而补足其缺损的语义成分。如防微杜渐、文过饰非、含辛茹苦、偃旗息鼓等成语,根据其中较熟悉的字可以激活居于相同奇、偶位置上较陌生的另一字,进而补全整个成语。

(三)结构对称性

有人统计,具有对称性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的比例高达40%。从形式上看,这种对称可以分为全对称结构(成语前后两部分整体对称)和半对称结构(一部分对称);从作用角度分析,分为对举式结构(前后作用相近相关的)、对比式结构(前后作用相反的)、对偶式结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句并列在一起,语义相关或相近)。那么对称性成语前后两部分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格式塔”结构单元,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
凡是对称的事物均易于记忆,具有一定的认知优势。认知心理学实验[5]表明:“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的短时获得量和短时保持量均高于非对称成语;进行‘初步估计汉语成语的信息量’的汉字猜测实验、猜测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时,猜对第三、四位上的汉字更容易,说明这种成语前行汉字对后续汉字的制约作用。”格式塔心理学也解释说,在一种符号系统中,后续的符号对先前的符号的依赖性越强,在记忆中越容易组织成同一块,或者记忆的单位。相同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更易于辨识和记忆,因为这种规律本身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符号负载的新信息少,加工比较容易,速度也较快,准确率较高。而且这种组织越完善,越有规律性,信息冗余度就越大,需要记忆的新信息量就越小,对记忆的推动作用越大。信息论的解释,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后出现的符号要受到语词中字与字之间语法和语义联系的制约,而非完全随机的排列,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其所负载的信息量,同时增加了信息冗余度。如“鬼使神差”、“改弦更张”、“耳濡目染”这一类成语前后两部分连结强度较大,前面的字对后出现的字的预测作用很大,不确定性很低,有利于人们的认知。

点赞:12509 浏览:5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