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心理基础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在论述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和谐的民族心理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生成,进而倡议构建和谐民族心理以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关键词]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和谐 民族心理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研究》(项目批准号:12XJC850002)阶段成果之一。]
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群体对性社会事项所持有的具有负面影响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本文在论述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分析不和谐的民族心理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倡议构建和谐民族心理以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一、民族心理

民族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关于民族心理的概念,学者们的解释不尽相同。综合研究学者们关于民族心理的相关概念后,本课题组认为:民族心理是包含民族认知、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意识等在内的综合表现的一种特殊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是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环节。不同民族所居住和赖以存活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社会环境等不尽相同,致使各个民族形成自己民族特有的传统、观念、表现形式、行为模式与心理活动等。如印度人忍耐和勤奋的民族心理,与南亚次大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密切相关。此外,德国人“仔细认真”,英国人“严谨务实”,美国人“富于进取”,法国人“热情活泼”……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心理也不尽相同,如回族人具有“抱团”心理,藏族人豪迈豁达,维族人爽朗明快,蒙古族人刚毅粗犷。

二、不和谐的民族心理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这个社会民族心理状态相关。人们在一定心理状态支配下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维持自己的社会存在。民族心理状态不同,社会实践活动也会不尽相同。当民族心理和谐,适应社会发展时,少数民族舆情通常呈现为补益性,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反之,不和谐的民族心理一旦出现,少数民族舆情便会呈现损益性,阻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一)偏激的民族意识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民族意识是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尊心、自豪感、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民族意识是民族的显著特征,在民族心理中占据核心位置。民族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具有积极作用的民族意识能够增进该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和谐。而民族意识一旦表现为保守、狭隘、排他等偏激的特征,便会形成不健康的民族心理,进而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形成。如随着偏激的、反动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各地的传播,新疆极少数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日趋偏激,甚至过激,促成了仇汉、排汉、反汉等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生成。这些舆情具有巨大的消极性和破坏性,给新疆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了隐患。

(二)偏差的民族认知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认知活动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少数民族群体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当少数民族群体由于种种主、客观理由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知出现误差,便会产生民族认知偏差,进而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生成,对社会稳定起消极作用。民族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自大心理。一些民族存在过高评价本民族而孤芳自赏的现象,这种民族自大心理多来自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民族自大心理促成了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二是民族自卑心理。持民族自卑心理的少数民族群体排外、保守、孤立,排斥异族,惧怕新生事物,促成了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生成,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三)消极的民族心态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民族心态即民族群体对特定的社会存在所持有的含有主观评价的稳定心理倾向,包含一个民族对社会面貌、社会发展、人际交往等所持有的态度、情绪、情感等。民族心态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的心理基础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具有明显的行为倾向性。积极的民族心态有助于该民族客观评价、正确对待各种性社会事项,生成补益性少数民族舆情。消极的民族心态促使一定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群体对相关性社会事项表现出不客观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意见倡议等,进而生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如一些持有消极民族心态的少数民族群体一味认同本民族创造的一切文明,而对其他民族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视而不见甚至过度贬低,生成对其他民族偏见、抗拒、排斥、冷漠、敌视的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破坏了民族间的团结与和谐,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四)不和谐的宗教心理促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宗教的土壤,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信教。如回族、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几乎都信仰藏传佛教。这些信教的少数民族跟所有信教者一样,具有对“神圣者”的信仰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属性。这种具有宗教灵魂色彩的心理属性支配并主导着信教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认同性、归属性、亲近性。这种宗教心理一旦被不法分子甚至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便会滋生出不和谐的宗教心理,生成具有极大负面作用的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进而破坏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如“三股势力”常常利用伊斯兰教信教群众的宗教心理,在教众中极力宣扬“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促使极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信教者生成狭隘的、保守的、宗派的、极端的不和谐宗教心理,进而生成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引发他们与其他民族、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构建和谐民族心理,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民族心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构建和谐民族心理,能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进步。课题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构建和谐民族心理,减少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
(一)进行合理社会整合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点赞:14155 浏览:5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