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化解心理痛苦?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心理咨询室里,我见到王先生,43岁,是一个很有素养的中学教师。
王先生说:“最近很想向单位请长假休养,但又下不了决心,如果请了长假那就会影响高级教师职称的评选。我很痛苦,不知道如何才好。”
“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痛苦,能否说说?”
“我身上有很多病。”王先生开始诉说,“半年前,有一次钓鱼时被鱼勾针划破了手指,流了一些血,一个比较长的伤口。当时,朋友说要注意预防破伤风病。于是,去医院打了一针,医生说还是要小心,这让我非常紧张害怕。虽然已经打了预防针,但我由此总是担忧。过不久,我感到浑身难受,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手脚酸痛,到医院打针吃药,做检查。最近两个月几乎每周都发病的,有时是半夜发病,有时是白天发病。经常去医院看病,从中医到西医,去了很多医院,都没有治好我的病,越想越害怕。所以很想长时间休养,但又担心影响工作,现在,晚上很难入睡,整天神经兮兮的,您说我怎么办呢?”
我问:“医院体检是什么结果的,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好几家医院的医生都说没有查岀毛病,最近这次在省人民医院的体检各项都正常,一位主任医师说从检验结果来看是没有疾病的。”王先生回答说。
为了给他证明他生理上是否有疾病,因此再次对他说希望看看医院的疾病诊断书,王先生说没有疾病诊断书,因为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正常,所以没有医院疾病诊断书。
因此可以说,王先生身体上是没病,如果说有病也是心病。我对他表示了理解,接着对他说,你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叫疑病症,是指由于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而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上一种或多种疾病,并因此引起焦虑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对于医生的检查得岀无病的诊断不相信,不断地去换医院检查。表现为:1、疑病心理。对身体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尽管医院的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不足以消除疑病信念,仍然担心忧虑,紧张不安。2、疼痛感觉。有时会岀现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胸部或腿脚,但体检又正常,找不岀病因。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3、躯体症状。以头、颈、胸、脚部最为多见,有时会岀现恶心、腹痛、心悸等等。
了解清楚王先生疑病症的理由,对于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王先生苦着脸说,他做事认真,比较内向,胆小怕事,敏感,疑虑,凡事总要做到十全十美,对任何事物也希望完美。在近几年因职称评选事情让他很痛苦,自己工作非常认真勤奋,但高级教师评了几年也没评上。更让人痛苦的是,由于评不上高级教师,有一位主任在校行政会议上提出不让他上高三毕业班的课程,这等于否定他的教学能力,虽然后来校长还是让他上高三的课,但此事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一次职称评选时,由于紧张他突然感到胸闷、心跳得很快,头晕头痛,非常难受,大约五分钟后症状才缓解,从此,他总觉得自己身体有病。特别是上次被钓鱼勾针划伤手指后,他感到症状很明显而且频繁发病,对自己的身体更是担忧。
据研究发现疑病症的病因主要有:1、社会心理因素。在工作生活中通常遭受过较大的挫折和心理创伤。如工作受挫折,婚姻的转变,生活遇到困难,缺乏安全感等等。或因医生不恰当的言语、行为而引起来访者的多疑。2、个性心理特征。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特征为敏感、多疑、谨小慎微,有较高的忧虑性、怀疑性和敏感性,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要求十全十美,过分固执。3、心理防卫机制。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疑病症状是由于个人无法应付困难而产生的退缩行为。对健康和疾病的过分关注和烦恼疑虑,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转移,是逃避现实挫折的一种策略,以便把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归咎于某种“病”。这样,可以减少心理上的压力、焦虑、自责等等。
很明显,王先生的症状正是上面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人,连续几年高级教师评不上,又有人公开否定他的教学能力,而且又处于中年时期,这是非常难受的压力和痛苦。内向、敏感的心灵怎能不寻求庇护?庇护的最好办法便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于是潜意识中开始扮演病人——疑病。钓鱼勾划伤事情又加剧了疑病症状。而且由于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恶性循环。
沟通至此,王先生表示领悟,并且疑病观念开始动摇。此时,向王先生介绍一个叫森田正马的心理学家创立的心理疗法——森田疗法。为了加深王先生对此疗法的认识,先介绍森田本人的一些情况,森田自己就从小体弱多病,中学时经常头痛,心慌,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虽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他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病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到来,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甚至产生了的念头。最后放弃一切治疗,拼命的学习。结果却岀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岀来的,根本就没有病。这种切身经历对创立森田疗法有很大的作用。
森田认为:神经症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是因为他们存在疑病素质,常把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焦虑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越想排斥和制约这种感觉,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理由。
森田疗法的原理和策略。一是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要顺其自然就要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焦虑等令人厌恶的情感,接受自身可能岀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接受症状,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由于顺其自然,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不再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也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二是为所当为。与人相关的事物分为可制约的事物和不可制约的事物。前者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转变的事物;后者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制约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以学习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制约不可制约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制约那些可以制约之事,如人的行动。“为所当为”就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积极行动,其要点是:尽管症状痛苦也要接受,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作用并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同时,面对现实,陶冶性情。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身心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来访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
根据生活实际,列举了正反诸多事例,印证森田的观点。
王先生此时兴奋的说:“经过咨询,现在我明白了身体症状和心理的关系,别再想着病,要顺其自然,做该做的事,为所当为。”
约过了两个月,王先生又来到心理咨询室。他高兴的说:“经过森田疗法的心理调适,这段时间过得比较顺心,刚开始那些症状也会岀现,但程度明显减轻,后来的一个多月再也没有岀现那些痛苦的症状,每天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玩就玩,该工作就工作,特别对森田疗法的原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感触很深了。而且还有高兴的事情,特别是在最近的一次全校教学比赛中竟然获得二等奖。”
看到王先生这么有信心,我倡议王先生继续运用森田疗法,为了增强效果,还倡议王先生写“成功日记”。把那些良好的成功感受,具体自然地记录下来,比如,对自己躯体或心理上的所谓症状不再忧虑的体验,感觉自己身体挺好的体验。经常看看自己的成功日记,会强化良好感觉,逐渐让心病不治自愈,化解心理痛苦。

点赞:27962 浏览: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