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已不是单纯的塔,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理由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途径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通过挖掘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针对大学生普遍心理理由的产生理由,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在快节奏、高诱惑、高风险和高压力的时代面对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矛盾。这些压力与矛盾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大学生自身的调节得以缓解,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可能导致产生心理理由[1]。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往往被理解为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而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事实证明,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体验体育过程的各种情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与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1.大学生普遍心理理由分析
研究表明,人类产生心理理由的诱因十分复杂,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个体自身的理由。对于刚刚完成高考考验、尚未完全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产生心理理由的理由具有很强的共性。
1.1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在众多考生之中步入大学校门的往往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在高中中规中矩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他们赢得了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高中几乎完全不同,是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种人人都是人才的新环境之中,大学生要接受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考验,如果在大学环境中不能迅速地适应学习生活方式,那么产生一系列心理理由就在所难免。
1.2社会家庭期望值过高
长久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家长通过各种言行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强化孩子进入高校接受进一步教育的信念。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学教育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比较普及的大众教育。但是社会舆论仍对大学教育提出过高要求,一些贫困大学生成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脱贫致富的依靠,当理想与现实产生极大反差之时大学生的心理落差势必会演化成心理理由。
1.3人际情感理由的困扰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包办使之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这种能力缺陷在高中单纯的师生、同学、家庭关系中表现得并不突出,但是高校生活中大学生开始面对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时这种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就以各种矛盾显现出来。此外,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成熟生理的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渴望爱情,憧憬婚姻,缺乏成熟的爱情观念,这些都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系制造了困难。
1.4工作就业前景的迷茫
当大学生从对高校的憧憬之中开始为自己的发展定位规划时,标志着他们已经开始走出一定的理想与迷茫步入正常的大学生活。但是随着社会认知的深入,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工作就业前景产生迷茫情绪,尤其在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这种迷茫往往容易带来一种忧愁、焦虑的负面心理,当心理负担加重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思想抑郁症,随之而来的一些心理理由往往比其他诱因更能摧垮一个大学生的心理防线。
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推动人类强健身体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锻炼者塑造健康、和谐的心理。高校体育是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担负着推动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职能,因此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
2.1通过体育运动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生理依据
目前的研究认为体育运动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这个观点是基于转移机制与内啡呔释放机制提出的[2]。研究表明,人类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通常来源于左脑半球的思维部分,右脑半球则是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所在,人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而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从而使人忘掉忧虑不快,并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另外,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增加脑血流量,推动体内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具有与同样的功效,使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产生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
2.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锻炼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在运动中真实地展示出来,这就为大学生创造了客观真实的自我认知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大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此外,艰苦、激烈、紧张、对抗的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可以使大学生在竞争与失败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3],这对培养他们的柔韧心理和进取心理非常有益,最终可以使自己成为既能符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应社会的人。
2.3体育运动是大学生调控情绪的合理途径
在学习、情感、就业等众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大学生需要一定的宣泄途径维系心理的平衡与健康。加之大学生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在高强度的用脑之下身体的其他机能被遏制,因此适度的体育运动无疑是大学生调控情绪最合理的途径。通过体育运动大学生可以尽情地释放心中的郁闷,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进而达到缓解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4]。同时,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制约克服比赛中紧张、恐惧的情绪,感受到操控自己情绪带来的胜利与喜悦,杜绝伤人伤己的极端行为发生,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健康发展。
2.4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推动作用
社会学者、留美博士袁岳认为:“中国的大学是大学生真正社会化的开端。”因此,大学阶段能否实现大学生从个体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社会赋予高校的另一项使命。在大学生心理理由的众多症结中,可以说集中表现在社会化的不完整上,这一点与社会对高校的要求相一致。体育运动具有直面互动的优势,可以培养大学生团结友善的社交意识、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公平合理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5]。同时,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中进行的,可以说体育运动为社会规范教育提供场所和模拟实践机会。

点赞:13602 浏览:5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