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生常见心理理由成因及策略措施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大学新生的心理理由已经引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切。本文根据大学新生入学后会碰到的一些经常性、普遍性的心理理由,据此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机构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以便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度过适应期。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理由有两类,而生活适应不良和人际适应不良,应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搭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两方面对新生适应理由进行积极应对。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理由;成因;策略措施
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周边诸多的环境、事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必定会表现出一定相似性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即人们常说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1]。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最深刻的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于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在适应性较弱者身上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振荡”现象。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一代,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网络时代、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巨变引发的强烈冲击,包括生活方式的日益电商化、社会组织形式的日益多样化、毕业后的求职途径和就业选择的日益多元化,这些都使他们内心充满了困惑与焦虑[2]。心理健康是21世纪人才卓越成长的通行证。

一、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常见理由

(一)适应理由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大学生特别是新生面对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策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建立起来,因而产生了感情无以寄托的孤独感、幻想破没地失落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优势地位丧失的失落感、自我能力欠缺的否定感等多种适应性理由。在大学生中的新生,适应性的理由显然已成为新生心理健康第一大理由。

(二)人际交往理由

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交往相比于中学更加开放,加上各种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交往形式,使得新生将处于新的人际关系中,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其中包含了社会活动的各个必备环节,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以期表现出新时代当代大学新生不一样的自我风采。

二、解决大学新生常见心理理由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基础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

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高校加强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真正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的高校不多,很多高校仍将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停留在简单的喊口号上面。
许多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伊始就安排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有一部分高校在平时的选修课中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这些课程由于学时少、理论性强等客观理由,对新生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显著。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特别是适当其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所占学时比例,在师生中强化提升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将深奥难懂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多结合实践,贴近学生实际,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保证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能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新生健康的心态,已达到自我指导健康成长的心理素质,这对于大学新生心理理由的解决是最为关键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推动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大学新生心理理由的出现并不是偶发的现象,必定与长期学习、生活中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交叉叠加影响有必定关联。通过加强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以填写心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每位新生进行摸底,已建立大学新生个人心理档案。对于部分出现心理理由的新生,高校应进行长期跟踪,在学生及家长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并借助心理学专家等力量,对他们进行全程关注,做好心理危机的干预和转介。针对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同学,及时干预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
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从横向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揭示学生共性心理理由,推动高校更新心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策略、创设良好的高校心理环境,同时为后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三)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新模式

当前,大学生新生心理理由已经慢慢趋于普遍性,同时个体之间又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所以高校应建立大面积铺开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体的水平发展,同时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为辅助的垂直发展,已解决新生的普遍性、趋同性理由,最后要特别注重加强建立心理咨询室,科学运用专业化手段解决特殊理由为目的的纵深发展。通过以上的三维发展,以期构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新模式。

(四)健全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理由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毫无办法的,它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新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3]。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三、结束语
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未来祖国宏伟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特别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所需要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同时需要兼具良好向上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策略和形式,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无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4]。(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建青. 大学生生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156-157.
[2]王登峰, 张伯源.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67.
[3]湘虹. 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2004.
[4]杨启梅.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大学, 2005.

点赞:26579 浏览: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