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真善美教育 办高品质学校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推动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在于激发与增强人的真善美的与能力,在于探明真善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北京十二中的“真善美教育”优化了学校的教育模式,满足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热切期望,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推动了学校的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示范校该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学生?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理由。一般来说,学校的办学理念都会集中体现这样的价值取向,都能圆满回答这样的教育理由。近年来,北京十二中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真善美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真善美教育”的概念内涵
丰子恺曾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加德纳认为,教育的生命在于追求“真善美”,这三者体现了“科学、艺术和道德”的融合。培养真善美和谐发展的人,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普遍追求的教育理想。具有真善美的素养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真善美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我们要教会学生追求真理、求真知识、做真学问、悟真智慧;激励学生与自然为善、与社会为善、与人为善、与心灵为善;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生命,创造美、传递美,品生命之美,养道德之美,展心灵之美,把真善美和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大写的人。在实践中,我们将“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求真、崇善、唯美”现代中国人,二是要表达十二中人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诉求。
“真善美教育”产生的依据
1.出于对学校办学目标的提炼
十二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学有特长、勇于创造、和谐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学生。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把两个目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两个目标的价值指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就是要建设高品质的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什么样的学校才是高品质的学校?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高素质的学生?我们认为具有“求真、崇善、唯美”的真善美品质的学生就是高素质的学生,具有真善美的教育理念并能始终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各个方面的学校就是高品质的学校。
2.源于对学校史的传承
北京十二中创建于1934年,上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双基教学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创办校办工厂,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舆论界称之为教育系统的“小岗村”;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心理教研室,将心理教育引入中学课堂,开设了综合实验课和形体课,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本世纪前10年,学校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明确表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基于对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对学校历史的考证、对现有相关资料的文献研究,我们推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真善美教育”理念。
3.基于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校训、教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教育部督学、北京十二中老校长陶西平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并对校训做了详细的解读:“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同心同德。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是十二中人的精神。我们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这个主导,这个共识,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兢兢业业。任何点滴进步,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几代十二中人都曾经为建设一所名校历尽艰辛,这是十二中人的作风。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后浪推前浪,我们需要增强紧迫感,绝不能有半点松懈。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求实创新。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作好教学工作,并且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勇于开拓,勇于追求,这是十二中人的品格。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融入教育质量的提高,才具有实际作用。”这既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全体在校学生学习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学校的教风是敬业乐群、论学创新、明志笃行、方正和谐。这十六字教风将个人钻研与群体合作相统一,将学习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将坚持原则与和谐共进相统一,将教育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相统一。学校要求教师务必遵循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同志在2003年教师节视察我校时的教诲——“师有德,行有范,做一辈子青年的楷模”,努力建设唯美的幸福校园。综上所述,无论是校训,还是教风,也都是围绕如何教好书、育好人这一根本目的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我们提倡的“真善美教育”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真善美教育”的现实作用
1.消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制约和影响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地球人”的概念已经产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整个国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伴随改革而来的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迷乱,行为上的偏差、失范也有所发展,并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给改革事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曾被誉为一方净土的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开。为此,发展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建设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改革基础教育领域的弊端与不足
当前,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首先,中学教育的层次性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下滑。一般认为,中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二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另一个层面是关于精神与人格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多以第一层面的教育为主,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第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青少年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其次,学科独立性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缺失。量子论奠基人普朗克说过:“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的教育被分解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几个部分,这是基于中学教育的认识、研究和便于实施的需要,并非就等于对学生实施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这些教育中智育又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科学精神、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积极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在目前显得严重不足。
3.落实国家教育法规的目标及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理由,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等。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善德育、做真善美的教育 办高品质的学校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智育、体育、美育,推动它们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培养提出了全面要求。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的根本需要。
源于以上现实因素,我们提出真善美的教育,就是期望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以及美的综合教育,对学生进行终极价值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存活——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们那里,在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和理想家们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而我们认为,这个理想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当然,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的道理,学校对真善美的实践探索,也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中。真善美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对象,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实践中,渗透在学校管理领域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编辑 王雪莉

点赞:3808 浏览: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