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体育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管理科学有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世上亦无平庸之才。庸才是被放错了岗位的人才,废物是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财富。”作为教育的中心主体——学生,并非无用之物,也非平庸之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相信一定会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推动心理发展,开展心理潜能,既是认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认得全面发展的内容和体现。没有心理健康发展的所谓的人的发展是片面的发展,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欠缺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适时、适度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最大潜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结合本人在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谈谈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奠定师生互相信任的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的两倍,而教师的人际关系,80%是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是在教与学的实际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和信任的关系。我踏入教育的大门近20年了,在从教的短暂时光中,我体会到了与学生同行,做良师益友的艰辛与乐趣,更认识到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它能有效地奠定师生相互信任的心理安全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那么,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尊重学生。人们常说:“你可以不爱我,但不可以不尊重我。”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支柱。从心理健康角度考虑,所有的人都需要他人的注意与关怀。一个长期被教师忽视,认为自己得不到最基本心理满足的学生,是不会主动走进教师工作的大门里去的。对处理偶发事件的教师而言,难免会有一时的尴尬和棘手,所以,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互尊重、信赖的氛围,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互谅合作,才会使学生个性、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2.热爱学生。“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教师工作被喻为“塑造人的灵魂”工作。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曾经说教育是“武打”加“情感”的合成片,但我认为教育是真实的生活片。学生是人,并且是不简单的“小大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确感到了爱的分量与爱之付出收获的幸福。每当有家长来访或我外出遇到家长,家长们那句话,“老师,十分感谢您那么喜欢、爱护我的孩子。”切实让我感到了爱的伟大,而爱之收获更是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刚毕业那年五月份去教育学院培训,因下午放学,学生必须离校,所以有学生就早到校看我一眼(我把车放学校里,坐车去培训),而我看到黑板上写着“老师,我们想你”的话语及学生签名,我真的很激动。培训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刚在校门口下车,二楼的教室窗上就趴满了学生,大声喊我。当时,那幸福的在胸口荡漾,仿佛要充斥整个宇宙,我真切体会到,深深地热爱学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
3.理解学生。学生更需要理解,“理解万岁”是口头禅,理解,是真实体现爱的一种方式。不理解学生,教育往往就会处于被动的位置,会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收到好的效果。师生之间只有产生“同频共振”效用,才会达到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教师要设身处地用当事人的标准看待理由,与学生一起回忆体验当时的情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当时的思想情感与举止行为,让学生从中辨别是非、真伪,吸取教训,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应当全面分析这些思想、行为背后的理由,并且尽量切合其积极思想,宽容对其过激行为,古语曰: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相信理解是教育工作中最好的催化剂。理解,使师生心理相融,和谐相处,使教育达到阶段性目的。
4.情绪与学生同步。情绪,是学生最恰当的心理反映。初中生心理上不成熟的阶段性心理特点促成了学生情绪的波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调节、制约情绪的能力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而且对身心健康都有影响。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情绪稳定。但学生是人,并且是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当他们真正凝聚于一体,体现积极、健康的向心力,教师情绪须与学生一致。胜利者情绪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几句简单的赞同,会让他们体会到“师生与共”。但有效地分享其阶段性才更有利于稳定学生情绪,维持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前一阶段,校体育节第二周举办了体育比赛,大赛结束后,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及时离校,我预感一定有事情发生,当我赶到教室时,一任课教师在讲台上严肃而立,学生则在下面或哭泣、或愤怒、或不屑一顾。果然,未等我站稳脚,学生便拥上来,将与我搭话的教师挤到一边,我听不清任何明了的话语,可我理解了他们向我宣泄的意图和原则:比赛不公平;比赛事小,公平事大。容不得我多想,此时只有与他们共享愤怒才能有效其情绪。我当即表白立场:“如果比赛真的不公平,我,作为你们的老师,将和大家站在一起,讨回一个公道。”学生掌声热烈,愤怒转为有利的表情,我乘胜一问:“学校公布了成绩?说过处理的决定吗?”学生愕然,相互递了个眼神,耸了耸肩,平静下来……假如一开始便压抑学生的情绪,无法想象师生会形成如何的对立。比赛中,学生并不单纯只注重过程,往往更注重结果。而情绪的有效稳定,更充分体现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融洽度,因为学生知道,我同乐共忧。

二、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自由环境

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教师要适时把握机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心理自由的环境。
1.抛“师道尊严”,进行愉悦性教学。教师在课堂一般较有约束力。据查证,压抑的心情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但适度把握,使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境会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和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点赞:21354 浏览:9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