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建设初探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重要工作之一,党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理由凸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所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前状况

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我国15岁以上人口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只有5‰;70年代为7‰;80年代,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对国内12个地区抽样调查,中度和重度的发病率为12.72‰;90年代,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障碍。62.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理由,94.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85.1%的学生愿意接受心理辅导。典型的案例有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上海复旦大学室友投毒事件等。近几年许多高校新生的SCL-90心理普查结果发现心理异常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将近30%,因子分≧3的学生比例接近18%。以上资料数据可说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突出的理由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还不够
大学心理咨询机构设置不合理,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大部分挂靠在学生处,或挂靠在团委、宣传部及校医院。学生活动场地狭小,设备设施不齐全,缺乏科学化量表以及测量工具和手段,缺乏心理咨询所必需的技术设备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孤军奋战”,部分领导及大多数任课教师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的事。家庭缺乏积极参与与密切的配合,社会的必要支持和干预甚少而给予的压力与日俱增(如就业的性别歧视、人才选拔长相歧视等)。
2.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心理疾患的矫治,只针对有心理理由或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
网络是把双刃剑,好好利用,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但目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少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和技术缺乏了解和运用,这就使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理由。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部分大学生的个人秘密、心理隐私没有得到保护。

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素质不高

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化不明显,技术力量薄弱,交流沟通不足。一些辅导员对自身定位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浮于表面,方式策略简单,对工作缺乏深思研究,不同程度存在职业倦怠等。辅导员间普遍缺乏团队学习、深度交流、感情培养的平台,缺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途径,缺乏对学生心理疏导的全方位服务。甚至有些辅导员谈学生心理辅导色变,害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
辅导员大多具有个人责任感,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往往是“单兵作战”或“孤军奋战”。集体配合欠佳,大局意识不够强,有时互相推诿,有时为避开争执而对工作不发表合理意见或倡议。辅导员个体能各司其职,对各自分管工作尽心尽力,但各自为政,缺乏主动配合、热心互助的团队精神。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与一体感,培养辅导员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辅导员之间相互协作、共为一体。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把分散的、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应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理由,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之间的配合协作。
2.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
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能把不同学术方向、专业背景、年龄结构、兴趣爱好等的辅导员集结到一起,通过“内培外引”“传、帮、带”的渠道,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学习、研讨,丰富临场经验,不断提高成员的心理咨询与访谈、活动组织、案例分析、网络资源利用等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充分调动和发掘每位辅导员的潜能,提高各自的工作技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的科学理论研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适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多种工作策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3.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的建设能满足辅导员自身成长和心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为自我实现,高校辅导员的最高目标也是实现自我价值。但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长期忙于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处于“打杂”状态,身心疲惫,强调的是辅导员的责任、奉献、工作能力,而忽视了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团队建设,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可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渠道,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学习、研讨,丰富临场经验。重视团队成员间的传、帮、带,不断提高成员的综合能力等,整体提高团队的管理、服务水平,加速团队成员个人的成长,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工作骨干和学术精英。

点赞:5424 浏览:1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