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如何消除初中数学学习中差生心理理由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生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各种报道中发现初中生心理理由己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易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习表现出心理的异常,这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减轻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心理

一、建立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知

很多中差生都认为数学很枯燥,自己除了考试根本用不到,对数学学科的错误认识也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学数学的重要理由之

一、因此,建立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1)纠正中差生的“数学无用”的思想,利用书本、杂志、网络等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生产、航天、军事、体育等各个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利用一些数学趣味题展开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解题时也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2)纠正中差生的“聪明学生才能学好数学”的思想。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不取决于智力或性别,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再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必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困境。
(3)转变“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公式的猜想,证明,运用的全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发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二、 建立对自身的正确认知

中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不正确的评价、不恰当的期望、不良的归因以及不当的学习策略都对数学学习形成了阻力。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点:
(1)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中差生往往容易对自身产生消极的评价,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学好数学或是认为自己苯,不是学数学的料。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给予学生鼓励性和建设性的反馈,让学生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进步上,而不是别人的表现上,避开学生之间的不当竞争,从而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帮助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实际的数学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不应好高务远,应脚踏实地,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可根据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进行了“找对手”的活动,即每一位学生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连续几次测验比自己成绩略高),争取在下一次的期中或期末测验中打败他(她),同时为自己制定中考目标(长期目标)。该活动开展后,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明确定位,学习气氛浓烈,不少中差生为此提高了学习的动力,转变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当然也有一些中差生因为制定的目标没能达到,从而丧失了再战的勇气和毅力,这都需要教师时刻的关心和帮助。
(3)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①对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概念的理解包括定义、性质,公式、定理的证明、内容及如何用也都需要掌握,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记忆之前要使学生明确目的,记忆时要做到集中精力,记忆之后还要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为了帮助中差生巩固记忆的效果,我要求他们把记错了三次以上的知识点积累在错题本中,经常性地加以强化记忆,使记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意志力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尤其是中差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中差生学习数学的斗志。众所周知,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无数科学家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写成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希帕索斯丧身鱼腹,布鲁诺被活活烧死,诺贝尔家破人亡,笛卡尔双目失明仍好学不倦,爱迪生发明电失败了一千多次仍孜孜以求,他们的奋斗史无不充满挫折与辛酸,这正是唤起那些意志薄弱,稍有不顺便垂头丧气,灰心失望的学生奋发向上的最好素材。除了在史料中寻找榜样,教师也可同时在班级树立学生心中的小榜样,介绍其努力的事迹,号召全班学习。
(2)结合数学解题教学锻炼学生意志。波利亚曾说过:“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中差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应引导中差生迎难而上,采取渐进方式逐步分层领会知识点,让他们处于简单和稍微综合的题目的难易交替之中。对中差生提出的理由,也应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可以解决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不畏挫折,失败之后吸取教训,成功之后总结经验。
四、结论
初中数学中差生的心理理由是多种多样的,产生的理由也非常复杂。作为教师应更新教如何消除初中数学学习中差生心理理由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育观念,重视对学困生心理理由的解决,认识上忌偏见,态度上忌冷淡,语言上忌讽刺,情绪上忌急躁,用爱心、耐心、恒心关注中差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我认识,重塑他们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曹才翰.教学教育学概论[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点赞:17195 浏览:7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