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大多数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意识相对来说还是很低的。老师们本身的文学阅读面不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未彻底转变。在他们的观念里,课堂上就是生字、词语、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之类的教学套路。教学的目标都是奔向考试,至于课堂教学生动不生动、精彩不精彩、文学知识掌握了多少,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关注。

一、重视把文史知识渗入到语文教学中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内容博大精深;史,历史源远流长。如秦汉以前的称为先秦文学,学生对此大多不甚了解,这一时期的《诗经》《论语》等堪称经典。又如唐宋是中国诗词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苏轼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大文豪,他的作品泛古览今,内容博大精深。《后赤壁赋》的结尾写了孤鹤,叙述了梦境,但文尾以道士化鹤为结束,会对学生造成理解障碍。因此作为文学常识的拓展探究,我们需从“鹤”在中国传统意象入手,结合儒、道、佛对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文史知识,文史知识不等于文学常识,过去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在课前介绍的文学常识多是走马观花,未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的死记硬背最终对提高文学素养无大的帮助,因为没学之入骨,涉及的只是皮毛。历史是经,文学是纬,历史是真实,文学是艺术,两者交融,文史渗透,一定会给语文课堂增色,同时,文史知识面广,真实性与形象化结合,更适合学生积累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践行改革创新文学教学策略

渗透教学,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教师教授每一课时内容时,课堂都可以有文学知识的渗透。要有明确的渗透内容对象,有明确的渗透比例,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文学知识介绍,这种硬性的任务会迫使学生不断地搜索积累文学知识。长期坚持,学生的文学知识广度会延展,量会逐渐增加。
专门性教学,指学校设立专门的文学课堂、百家讲坛。笔者认为,中学的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课堂可开小型讲座。中学有选修课本,有《论语》,有诸子散文,有名著阅读,但就是没有利用好,使选修课流于形式。这种课堂不一定要开设多,每周一课时也可以。这种课堂不一定要钻研得有多深,只要学生有感而发就行,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如果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互相取长补短,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以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将人文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三、课内外玩转学习与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综合素质

我经常在课堂上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通过这些活动,树立榜样。第二课堂能做到深化课堂内所学的文学知识,是渗透式教学和专门性教学的延伸。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达到玩转学习与兴趣并举,培养文学综合素质。
文学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学”的思想,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要求学生课外坚持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期刊,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自主摘抄,扩大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扭转社会对文学知识无用论的偏见

农村流行“读书无用论”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城市里认为学生应该重点学习数理化,至于学生课下阅读文学作品,甚至是在课堂上穿插文学知识的积累太发散了。这些都是社会对文学知识无用论的偏见,同时也会造成我们文学教学的尴尬。许多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文学知识的熏陶,对基本的文学内容都很陌生,一问三不知,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师在文学教学中的难度。我认为,文学知识的掌握正是靠老师对学生平时一点一滴的灌输堆积而成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功在平时。
责任编辑 魏文琦,过去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在课前介绍的文学常识多是走马观花,未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的死记硬背最终对提高文学素养无大的帮助,因为没学之入骨,涉及的只是皮毛。历史是经,文学是纬,历史是真实,文学是艺术,两者交融,文史渗透,一定会给语文课堂增色,同时,文史知识面广,真实性与形象化结合,更适合学生积累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1581 浏览:9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