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 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
育;渗透;学科教学;联
系实际;个体差异;师生
关系
〔〕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111—01
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教育要推动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教学挖掘心理教育内涵。为此,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学校心理健康的目标内容及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重视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应用学科教学, 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

青春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经阶段,它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相关知识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作用。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激素调节”的内容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图片、资料等,可以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体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功能、人体生理变化及发育的过程,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正确了解身心差异,最终使学生由对青春期各种变化的好奇、害羞、困惑不安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发育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自己、保护自己,这样,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提高课堂教率效率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健康获得全面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教育以育人为本,因此教育学生关注生命本身,懂得生活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作用上完整的人,是教育最初的作用,也是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目标。例如,在初中生物第七单元“健康的生活”教学中通过讨论、游戏、探究、图片展示、收集资料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为他们日后养成珍惜健康、关爱生命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很宝贵,不容漠视和亵渎。又如,在讲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知识的同时,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这样,当学生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共鸣时,将更加珍爱生命。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理念激励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反映出教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的心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会推动学生主动去克服困难。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平台,使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和探究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因此,教师要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提倡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实验的教学策略,让他们在实验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我行”、“我能行”、“我会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积极体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收生物信息和从事生物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氛围,不管是轻松愉快还是紧张压抑,都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活动的效果。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交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授课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自我,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下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可以保证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编辑:郭裕嘉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1071 浏览:9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