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和开始发展的阶段,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组织也比较柔嫩,其体质基础还相当薄弱,体育运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刺激和影响。在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些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尤其在角色分配、遵守规则方面,使孩子积累了同伴合作和遵守规则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园的每个体育游戏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幼儿个体能力的发展,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集体性互动及人与物、人与环境间的互动等。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渗透谈一下看法。

一、体育游戏让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幼儿园体育游戏情景的设置,能让幼儿在通过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动作,掌握多种技能。例如在游戏“老鹰抓小鸡”中,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妈妈的掩护下小鸡们进行躲闪奔跑的动作,由此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敏度和奔跑躲闪的能力。孩子们深入情景,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鸡,时而紧张地跟着妈妈躲闪,时而兴奋地庆祝自己的重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很多积极的情感。由于年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也会时刻以游戏的口吻对游戏提出动作要求,对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而言,教师用这种方式进行指导能更好地让孩子们接受,能使幼儿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体育、乐于参与的愿望,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二、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幼儿体育游戏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具有连续性,以推动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为原则,其中包括:集合、队列、队形;幼儿体育的基本技巧培养——站、立、转、支撑、滚动等;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走、跑、跳、投、攀、钻、爬;基本技能的发展——足球、篮球等,所有内容都是老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去进行编排设置,突出了幼儿体育教学的目的性、系统性、连续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获得成功。但也往往由于高度、坡度等因素而造成他们的胆怯心理。对此,我们在组织过程中为幼儿制订了一个递进式的游玩方案,在具有初步经验后,再玩更高难度的游戏内容。
大班体育游戏“两人三足”中,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和规则后,让孩子们进行尝试。由于幼儿平衡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还不是很好,在合作时都会发生摔跤等情况,需要教师以“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及时给予激励、表扬,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隐性示范,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提高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掌握了“两人三足”游戏的动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我们规划出难度系数更高的“三人四足”的多人游戏,来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游戏疏导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心理理由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理由主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这类理由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治和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宣泄紧张和负面情绪,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游戏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分析动作原理,找到重难点,注重练习策略,避开幼儿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例如,在大班玩跳绳游戏中虽然孩子们在游戏的情景中练习跳绳,但是教师也要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讲解跳绳的方式策略,让孩子们通过有效的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克服消极练习带来的负面心理。另外,在体育游戏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深思,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理由进行疏导和干预,及时消除幼儿负面的心理因素,推动幼儿的心理健康。此外,体育活动强化了幼儿团结互助、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品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四、体育游戏矫治幼儿心理不适与行为障碍

对于幼儿常见的焦虑、畏惧、恐惧,或者精力过剩、多动,以及破坏意识、侵犯意识等心理障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让孩子在正常的游戏场景下暴露缺点,并有目的地让他们宣泄情绪,通过安慰、解释、说理等策略对造成其行为偏差的内在因素进行转变。老师要创设游戏条件,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遵守规则,也没有人和他们争夺玩具,而是通过满足他们的使他们将内心各种不健康的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幼儿喜爱的追捉性体育游戏就是矫治攻击性行为的好途径。教师事先要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出要求或进行行为约束:“如果你能在这个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不推人,就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当幼儿完全按要求做到后,马上给予奖励,强化正确行为。经过多次反复,幼儿攻击性行为逐步减少,奖励强化的频率也随之逐渐减少,直至过渡到不需要强化也不会出现攻击行为。这种游戏能使幼儿无意识的体验变成有意识的体验,逐步摆脱心理障碍、实现自我制约。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积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来完成某一项工作,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只听从老师的安排,他们想自由组合,因此不要强求,幼儿可以自由分组,不限制每组的人数,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是合作的开始,而且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也有所增强。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自觉遵守规则,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可见,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也是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进行心理障碍矫治的卓有成效的途径,应该把关注幼儿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活动方式和策略的选择上,应避开单调、死板、机械的被动学习,避开幼儿从不喜欢到厌恶,并不断被强化,产生消极的情绪。
〔责任编辑:庞远燕〕

点赞:26834 浏览:12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