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救赎——论《橘子》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A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始于历史题材,如《罗生门》《鼻子》等。其中的鼻子更是受到当时文学泰斗夏目漱石的极高赞赏:称其作品“诙谐自然,情趣雅致,材料新颖,立意精辟,构思严谨,令人折服”。并预言:“若有二三十个如此短篇问世,当登文坛之魁首。”这使得芥川顺利地登上文坛。其后历史题材的小说也取得相当的成功,例如《偷盗》《丛林中》。取材历史而创作的短篇小说可以说是做为小说家芥川的重要标签。
考察芥川的整个创作历程,可以发现,特别是到了后期,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摒弃在前期的私小说而创作了《大岛寺信辅的半生》《齿轮》等私小说性质的作品。芥川的创作历程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却风格各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芥川复杂的性格。1927年他却留下了如下的遗书:“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给老朋友的信》)而身亡,给社会极大的触动。芥川是头顶光环,并且作品受到认可的成功作家,但结局却是如此惨淡,其中缘由引人深思,通过本文对《橘子》的论述,或者可以窥其端倪。
《橘子》是芥川中期的作品,短短两千余字,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这篇以芥川自身经历“我”创作的作品却和他前后期的作品风格迥异。本文将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生活背景来深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并指出作家思想的局限性。
《橘子》共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第一人称的“我”、衣着褴褛的小姑娘、在寒风中等待姐姐的弟弟们。在某个寒冷的冬日傍晚,“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在等待开车的笛声。在此处作者极力渲染当时焦躁不安郁闷的心情。当时灰暗低沉的天气和当时车站萧条的景象使自己的心情更感压抑。“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而这时在车马上开动的一刻,伴随着车站人员的谩骂声,上来一位小姑娘,手握三等车厢的票,虽然是初次见面,“我”对她的印象很差,而她偏偏选择坐在我的对面,“我”对这位小姑娘的厌恶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我”的悲愤忧郁以具体的形象出现,但“我”却对此毫无对策,只能像以往那样陷入到更深的绝望中,正像火车正在穿行的悠长黑暗的隧道,没有尽头。
对眼前的一切都倍感失望的“我”只能闭眼假寐,但此时这位讨人厌的小姑娘却发出奇怪的声音,原来她在竭力打开火车上的窗户,“我”对她的意图不得而知。看到她那么的卖力,我甚至“心怀恶意”地想她最好打不开窗户,让她的努力白费。结果窗户还是被费劲地打开了,车窗外的烟灰滚滚地涌进车厢,致使作者差点窒息。但小姑娘却丝毫不在意,她把身子探出窗外,在热切地等待着什么。不明就里的“我”对她的厌恶更加深了一层。
但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故事真相大白,原来这位小姑娘,要把她买的橘子从火车上扔给在下面等待的弟弟们。“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这给“我”极大的触动,虽然对面的小姑娘还是衣衫邋遢,但被扔下的金光闪闪的橘子的光辉笼着这位小姑娘,使她瞬间变得伟大起来。“我”被他们的姐弟情深深深打动。甚至此前绝望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故事到此结束。但是否可以得出结论,“我”只所以陷入到悲观绝望中是因没有亲情的眷顾,或是对亲情的感动已经麻木,在此重新从此中获得力量。也就是说,亲情是治疗我人生苦痛的唯一良药。如果真是如此芥川不会自己结束生命。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要注意在此处不是解脱,而是短暂地忘却。处在社会低层的小姑娘虽然贫穷邋遢,但她对弟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美好的人间情感并不能使“我”完全从自己眼中无聊的人生中解脱出来,产生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从芥川特殊的家庭背景中得知一二。
芥川(1892-1927)是一个经营牛奶业主的长子,生活可算优越,但他的生母在芥川出生仅七个月的时候就精神病发作,芥川只能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并成为生母兄长的养子。在养父母这边,芥川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从小就被迫与亲生父母和姐姐分离,一定对芥川的性格造成影响。特别是他的初恋遭到养父母家庭的拒绝,让他受到很大的伤害,并认为人归根到底都是自私的,只会为自己着想。他的这种思想在《罗生门》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从芥川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渴望亲情的关怀,但对亲人之间的爱存有怀疑。《橘子》创作于1919年,从文本不难看出芥川的精神状态是极其糟糕的,但通过了解芥川的人生轨迹,可以知道他在本文写作的前一年刚刚结婚,应该是家庭生活稳定。而且困扰他后半生的疾病并未发作,他为何会如此苦闷呢?亲情并不能从根本来解决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他的问题,芥川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解读作品时不应该忽略当时的社会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对世界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促使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萌芽,芥川一定也受到此股时代潮流的影响,从他写作风格的转变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不再只沉迷于对历史题材的再创作,而是开始着重写反映现实的作品。《橘子》就是代表之一。从阶级的观点分析,“我”可划分为小资产阶级,而且是一副颓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的形象。文中“我”极力渲染的那种苦闷根源说到底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小姑娘可以说是无产阶级农村小姑娘,她淳朴善良,虽然贫苦,但不失乐观,对弟弟们充满关爱。做为小资产阶级的 “我”,虽然被他们姐弟间的深情打动,但他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局限,所以只能是短暂的忘却、麻木。这种局限芥川自始至终都没有突破,所以他只能在苦闷不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芥川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三好行雄編.日本近代文学研究必携.学燈社.1978年6月.
福田恆存.『芥川龍之介』.「近代文学」.1946年4-6掲載.
[3]宮本顕治.『敗北の文学』.「改造」.1929年8月.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7829 浏览:80715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