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对如何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之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采用访谈法,研究了45名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及疏导,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识,能较科学地理解中学生逆反的理由,并采取一定的疏导策略,但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中学生 逆反心理 疏导策略

一、理由提出

逆反心理是中学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是一种以对着干为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逆反既表现在认知、情感层面,又表现在行为层面。关于逆反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逆反,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表现。而从教师角度,探究一线教师面对学生逆反如何应对和疏导的研究不多。教师作为中学生接触的重要他人之一,其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行为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本文就中学教师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情况进行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教师在现实教学管理中的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疏导逆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策略

(一)访谈对象

本文采取方便取样、目的取样的策略,选取三所中学的45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老教师10人,中年教师20人,年轻教师15人。

(二)访谈提纲的编制

基于研究目的,本文编制了半开放式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列举逆反的案例;二是教师阐述对逆反现象的理解;三是教师叙述对逆反的教育及疏导。

(三)访谈的实施和资料的整理

采用个别访谈的形式。先预约访谈对象,与每个访谈者进行30分钟左右的访谈,经过允许采用录音笔录音。为了打消被访者的顾虑,事先说明研究的目的,同时进行单独访谈,没有第三人在场。之后,对搜集的访谈资料进行人工归纳与整理,分类编码,形成文字材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知,并认为学校情景下中学生的逆反程度相对较弱。在访谈中,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列举一些逆反案例。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的逆反主要表现在:上课“接话”与教师对着干、对教师的说教不理睬、对学校的宣传做反向深思。(1)上课接话,属于和老师针锋相对的较激烈的逆反。具体表现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什么,他接什么,老师说一句,他说一句,而且老师越是批评,他越说得来劲。这种类型的学生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茬,故而“反抗”也比较激烈。(2)对教师的说教不予理睬,属于比较温和的逆反。具体表现为老师说老师的,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对老师观点不接纳,消极抵制。有些老师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阳奉阴违”,表面在听,实则我行我素。(3)对学校的宣传做反向深思。指学生对学校的宣传或表扬的先进人物有一定的抵触,比如把助人为乐的榜样称为“傻子”,把成绩好的同学称为“书呆子”等,对正面教育做反向深思。
在访谈中,有60%的教师表示中学生的逆反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行为上激烈反抗的中学生很少,在认识和情绪上消极对待的相对多一些。此外,在访谈的教师中,30%的教师是“中学生的家长”,他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学校里的逆反程度远远低于在家里。在家里和父母经常“对着干”的逆反少年,在学校却可能表现得非常乖巧,有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方面的感觉进一步支持了多数教师“逆反程度相对较弱”的观点。

(二)教师对中学生逆反的理由有较为科学的理解

对于中学生逆反,教师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具有以下几种观点。(1)学生逆反与家庭有关。10%的教师提到家庭理由,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其中有一位教师提到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某学生童年生母去世,对继母抵制,后来把这种抵制迁移到教师身上,表现出强烈的逆反。由此可见,教师对逆反理由有自己的理解。(2)学生逆反是为了引起同学和教师的关注。20%的教师认为学生逆反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有的学生故意和老师“捣乱”,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他的行为越吸引学生眼球,自己越开心。(3)学生逆反与青春期自尊心过强有关,是情绪化的产物。50%的老师提到自尊心,比如有老师提到学生“好脸”、“自尊心膨胀”,所以越批评越逆反。(4)20%的教师提到个性及习惯等方面。有教师认为“逆反”这个词汇本身值得质疑,逆反行为的本质未必是“逆反”,其可能是一些想法或做法得不到认可后,产生的一些消极对待,抑或是个性的一种体现,“有个性才逆反”。还有老师提到,逆反是由于习惯的理由,是思维定式。
由此可见,教师对逆反的认识是较全面和客观的,没有把“逆反行为”归结于道德不良,也没有给逆反学生贴上不良标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忽视了学校教师不良教育方式等其他的理由。也就是,教师更多地把“逆反行为”归结于学生和家庭,忽视了教师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教师对中学生逆反疏导的方式较一致

尽管教师对逆反的理解多样化,但对学生逆反的疏导方式却是比较一致的。80%的教师都提到冷处理加表扬鼓励的策略。这些教师认为,对于逆反学生不要与其正面交锋,如果学生处于激动状态,待学生冷静后,找其谈心,真诚沟通,先表扬后批评,最后鼓励。这种所谓“哄”和“夸”的办法是有效的。10%的教师提到了“顺势而行”的办法,认为对于逆反的学生,就应该“顺着他唠,唠来唠去,三反两反,最后逆回来了”。10%的教师提到了“不理会”等办法,认为,对于逆反的学生,不要过多地加以理会,只要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稍稍关心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疏导策略带来的效果,教师们表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短暂的。有老师认为,学生对教师“头不抬,眼不睁”的不理睬式消极逆反是最难教育和疏导的,“学生对老师的不理睬说明学生的心已经关上了,如果一个人的心关上了,那么外界对他的教育效果会打折”。由此可见,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没有太好的办法,处于半无奈的状态。

点赞:4181 浏览:1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