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关注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形式日益多样,小学生心理理由日渐增加。如,独生子女的自私、不能吃苦,生活不能自理;富裕家庭子女的高消费;离异家庭子女的孤独感等。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推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这些理由,如果单纯采用思想教育策略,效果未必见佳。应运用思想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学生信任,得到好的教育效果。
结合自己做班主任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加强自身修养,用自身言行使学生受到良好影响

教师的各种表现,都为学生所注意、所观察、所效仿。“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须先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学生营造、平等、合作、和谐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健康成长。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教育学、心理学,并拿下了心理咨询证,便于平时给学生辅导。

二、依靠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必将使其受益终生。
1.通过传统节日和有作用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我们的孩子对家长、老师的口头教诲早已听的烦了,往往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他们对于自己亲身经历过、自己体验过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且有特殊的体会。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时间表,然后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让学生在每个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和活动(如拔河比赛、学雷锋活动等)中,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讲故事、演讲汇报、选谁最棒等形式,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从而使他们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关心集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完善良好的个性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几代长辈的娇惯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随之心理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凡事不会独立深思,不能自己拿主意、想办法,只是一味依赖别人。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完善其良好的个性心理,我制定了一些活动计划:如班级文化我做主,一个小组一片天;我的班级我负责,一人一天当班长;我为班级献计策;在家我是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家庭一分子,有事商量拿主意;今天我为爸妈洗洗脚……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获得当家作主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尊、自强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3.用爱感化孩子的心灵,增进师生情。
古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体贴,才能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能共创一个宽松、友爱的学习环境。而沟通的前提是爱,只有付出足够的爱,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爱。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思想单纯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足,甚至是错误;同时也难免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在这时候,作为教师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感化他们,要伸出温暖的手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搀扶他们走出“泥泞”,带着健康的身心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三、加强意志锻炼,促使学生心理成熟并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活动需要一种动机。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内在的动机,又需要外加的激励,使之有学习的动力、成材的抱负和理想的追求。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成人的呵护之下,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困难环境的考验,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意志锻炼,培养其坚强的品质。同时也需要正面引导,进行激励教育。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会逐步成熟,并健康发展。

四、创设公平环境,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且非常敏感。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班集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才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能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反映了教师的师德,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的“理由源”,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个样,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一个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公平,才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自身的存在价值得到承认。因此,教师在平时表扬、批评学生时,在家长来访、与家长交谈或其他场合评价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真诚可信,以事实作依据,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切忌妄下定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付出真情,用爱的胸怀去关注学生,特别是那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点赞:5552 浏览:1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