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学生的学业上、生活上、家庭上及同学交往的困惑,有的学生因此思想复杂,性格叛逆,心理却很脆弱,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若不加以疏导和教育,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带来理由,因此需要老师们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关键词:焦虑情绪;沟通;关爱;赏识;学生积极性
一、焦虑情绪的危害
(一)焦虑心理增加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最初表现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其他同学嘲笑、看不起,或者担心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这种担心变成事实,学生长时间处于压抑、自责等状态,便很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如:初中高考的压力、学校成绩的排名等都是学生产生焦虑的重要理由。适当的学习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若是学习焦虑过强则会导致学生厌学、失眠等诸多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害怕考试,害怕公布成绩,害怕拿着不好的成绩去见家长,这样就会产生恐惧、不思饮食、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在梦中反复的做噩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失眠。
(二)焦虑心理可产生交往障碍。部分学生因为自卑、内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等,或者是在受到批评之后,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久久难以释怀。究其以上不良因素,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初中学生正好处在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迷惑、迷惘、产生矛盾,长时间的这种自我矛盾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出现孤独的倾向。第二,大多数初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加之与父母所处时代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代沟,导致与父母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学习上、生活上的沟通,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自傲的性格。第三,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将原本用来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几乎都用到了互联网上,与同学的沟通较少。
二、焦虑情绪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既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终身课堂。一方面,学生的情商、智商和语言发展重要期和关键期都是在家庭初中度过的。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就源于家庭、亲人和亲父母。因此,父母的文化修养和家庭环境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文化修养。而父母的文化修养不可避开地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校园文化等具体因素都会影响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极为看重孩子的升学,学校更是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判断其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更将班级分为尖子班与普通班的两种模式,学生在学校备受竞争压力的折磨。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自己班级的升学率,很少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关心学生是否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上的同学则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羡慕,而失败者则饱受人们的冷落、嘲讽。这种残酷的竞争压力使初中学生产生了焦虑情绪。
三、应对焦虑情绪的策略
若要真正使初中学生摆脱焦虑情绪,就要切实抓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焦虑情绪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一)关爱——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有着焦虑情绪的学生,往往在学校中受批评较多,在家中受责骂多,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并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灵上的创伤,让他们能够逐步摆脱焦虑情绪的制约。
教师的天职并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当关爱学生,这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对学生的真爱,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萌发出原有的天真无邪,让他们能够在爱的阳光下奔驰!同时师生间爱的交流还有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在潜意识之中将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学校的各项行为规范、规定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生在学校里表现良好,家长高兴,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转变。
(二)沟通——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1、要与学生沟通。沟通是一种理解,不仅仅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学生对班主任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双方面的。沟通是一种尊重,这更多的指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沟通好了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许多学生都有焦虑的情绪,他们把这些情绪压抑在心中,无处诉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
标准。学校更将班级分为尖子班与普通班的两种模式,学生在学校备受竞争压力的折磨。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自己班级的升学率,很少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关心学生是否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上的同学则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羡慕,而失败者则饱受人们的冷落、嘲讽。这种残酷的竞争压力使初中学生产生了焦虑情绪。 三、应对焦虑情 WWw.808so.com 808毕业论文网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