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调适与发展》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性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同学以消极的情绪面对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我们会听闻到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甚至杀人事件。这一理由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浙江师范大学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学,较早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调试课程。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相关人士等方式,就《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对大学新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人员对此课程的意见和倡议,探讨开设该课程的价值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 适应性
刚进入大学普遍新生感到不适应或困惑的是大学与高中相比学习方式不同,大学里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而高中却是被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是很多新生很难去适应,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其次,大学老师的“放羊式”管理与高中老师的“保姆式”管理,使学生有种对老师的关心程度的落差感。大学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不再像高中那样那么的简单,大学里更多的时间是与人相处而不是埋头苦读,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使新生对这一突变不能很好地去适应不能很好地去处理好人际关系;当然也存在着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如南北方气候,饮食等的差异;原来在家是过着公主式的生活,而在学校却要独自自主等。而对于如何处理心理困惑这个理由,绝大部分大一新生都会选择去自我调节,在他们的观念里很多时候总感觉把心理困惑讲出来会比较丢脸抑或着受到议论或者嘲笑或者感觉没有这个必要及没有这个意识(原来身边还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惑),所以他们更愿意自己去调节,毕竟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其次,被调查的占一半的同学会向身边的朋友倾诉,每一个人身边总有几个人对你很好,朋友还处在同一个年龄段,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与达到共识;再者是与父母交流,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是长者,他们会毫无保留地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我们经验。部分人感觉找事情去发泄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方式,然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选择找心理老师去谈心,之所以这么少的一部分,首先是一个观念理由,会有一种误区以为生病了才会去找心理方面的专家,没有像国外一样把去心理咨询室咨询看作是日常的一件小事,再者,意识性不强,没有意识到找心理老师谈心也是一种解决心理困惑的一种方式等。所以同学们想从《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中获取的知识也正好与他们在大学期间所需要的充电息息相关,学生对自我认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情绪管理方面,个人发展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渴望,此课程恰好满足同学的需要,对学生在心理上适应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从访谈过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新生家长、班主任还是心理咨询师,都对大学生心理调适课程的展开呈积极乐观的态度。特别是作为开设该项课程的心理老师,他们对于本课程的作用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心理调适课程,更多的同学们有了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的想法和途径,即使学生的观点发生了转变。从这一点来说,心理调适课程的影响范围早已超越了课堂。
心理老师认为所有新生都需要上这一门课程不无道理,即使适应能力再强心理素质再好的大学新生在融入陌生环境的时候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扰,而心理调适课的开展无疑为大家的情绪找到一个倾诉的出口。而作为旁观者的班主任老师和新生家长由于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限制等等理由在新生遇到烦恼之时往往爱莫能助,而学校的心理老师可以定时定点地出现在新生的视野里,若有需要他们还能在心理咨询室提供无《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性影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偿的咨询服务,这无疑给学生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往常总是有报道称大学生心理素质低,遇到挫折会产生轻生的想法,而心理老师告诉我们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精神衰弱等现象普遍存在,任何心理疾病的发生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情绪不能疏通、困难无法解决所积聚的负面情绪最容易衍生出心理疾病,心理调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引导学生在沟通中抒发自己。
当然,大学生心理调适课程的具体开展仍旧有待提高,当前最主要的理由是符合要求的师资不够,如果有强大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大学生心理调适课程就可以实现小班化,心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和每个人进行沟通。与此同时,上课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场地的选择也可以更具有开放性,像现在这样趋向于普通通识课程的模式略显呆板,课堂本身起到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这就给学校提供了一个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得提高重视度,扩大人力物力的作用,使《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试》这门课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乎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和谐校园的积极建设。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则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全面协调学生发展的基本保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需要自我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共同协调保障与提升。一方面外部提升包括通过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另一方面自我提升包括大学生个体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来培养其自身的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心理调适课程持普遍欢迎的态度,心理调适课程在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心理调适课程的短期效果较为明显,但有待于更规范的样本检验,而长期效果则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以唤起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同时就本校而言,《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试》这门课需要学校更多的重视,真正达到心理课特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利民,李逸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性的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 [J]
[2] 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6) [J]
[3] 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迪.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7) [J]
[4] 尹小萍,申永丰.论大学生心理调适得时代性及其能力提升途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2) [J]
[5] 任琳.探析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的新思路.科技信息,2010 (31) [J]

点赞:35022 浏览:15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