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从贫困生心理辅导个案谈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贫困家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特别需要关爱又易于自我封闭的群体,是承受巨大压力而又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体。如何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条件和机遇,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了解与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及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贫困生 心理辅导个案 健全人格
贫困生理由是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一直关注的理由。目前,在校贫困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正视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也有部分贫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理由,如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差异巨大,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脾气容易变得古怪、自闭、不合群。因此,帮助这些学生调整好心态,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除对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心理救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下面说说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共同探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理由,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理由的出现

学生A来自农村,母亲丧失劳动能力,父亲以卖苦力为生,上有年老多病的爷爷,下有还在读书的妹妹,家境贫困。该生入学初,学习努力,在校食堂勤工俭学表现良好,只是比较内向。但是三个月后出现如下理由: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退步。
2.有强迫症,经常到洗手间洗手,用肥皂反复搓洗,且时间过长。
3.偶有暴力行为。
理由发生后,我及时与A谈话,并向其周围同学了解。A由于来自农村,他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卫生习惯不良,思想保守,观念滞后,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等,使他自然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缺乏尝试的勇气,生活比较节俭也受到同学的耻笑。于是有时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A对自己的这些行为也无法理解,有时情绪无法制约,有些想法无法排除,因而内心苦闷,情绪忧郁。
他对自己的理由总是表现得非常固执,开始工作颇为难做,于是倡议他的家长带他看医生,家长把他带到精神病院,诊断为轻度精神分裂症,医生配了些药让他服用。回来后他说再也不想去那里,说那样会真的成精神病人。他希望留在校园继续学习,却又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存在的理由。

二、理由分析

我与他多次交谈,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理由:
1.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窘迫使其自卑。
A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成熟的个体,他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连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认为是“别有意味”的轻视,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的强烈波动。他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理由导致矛盾和冲突。他有得到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所以,很难与其他同学顺利交往,沟通和合作。
2.不能正确看待贫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一代只喜欢享受,不喜欢磨难,不愿意把贫困看做是磨炼,而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的挫折。加上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某些学生也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对物质的崇拜。
3.自责心理在作怪。
A同学入校后,本想静下心来读书,眼前却经常浮现疲劳或患病的亲人种种辛苦劳动的场面,甚至夸张发挥,使自己沉浸在自责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原本想以最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却又无法集中精力,晚上失眠难寝,白天头昏脑涨,整日生活在自责、自恨、自叹、自怜的焦虑、抑郁情绪之中。
4.不能正确看待勤工俭学。
A同学入校后,考虑到其家庭情况,学校就给他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这样解决了他的吃饭理由,但在精神上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也感到被同学瞧不起,加重了自卑心理。
5.过度在意周围同学的言论。
由于A同学来自农村,生活卫生习惯与城市孩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曾受到过宿舍同学的讥讽,过后只要听到“脏”、“不讲卫生”等词时,就不由自主地去洗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心理辅导

.针对他的心理状况,我对他进行了一些心理辅导:
1.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
让他明白贫困不是他的过错,因贫困而怨天尤人才是极大的错误。我们不能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我们要把贫困看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赋予我们比常人更多的坚强、执著,更多的毅力、质朴。这些东西既不能被人掠走,更不会过期变质,反而会让人受用终生。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可转变的,而任何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都是有限的。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因此,只有正视现实的贫困,自信、自强、自立,才能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生活的动力。
2.启迪他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贫苦的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悲愁地度过一生。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贫困生不能沉没在那种暗淡无光的生活气息里自怨自怜,而应该笑迎生活,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
3.引导他学会自我调整。
首先,鼓励他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人格平等的思想,认识到尽管同学间的物质条件有差别,可是精神追求是相同的,从而坦然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和环境。其次,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最后,找寻一种能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如倾诉、跑步、听音乐等,以转移或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后来,他心态平和多了,有什么烦恼和痛苦都会主动找我倾诉,我静心听他诉说,再根据具体理由一个一个给他分析。在班里,我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多关心他,慢慢地,一些学生得到他的信任,他又多了几个倾诉对象,人也逐渐开朗了,同学不再像以前那样鄙视他,而是主动帮助他。
除了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外,还指导他学习的策略,督促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一段时间以后,他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睡眠好了,学习也进步了,与同学相处也日益融洽。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贫困生这一群体中,许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理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给学生足够的“精神营养”,使学生在温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

点赞:22274 浏览:9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