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心理护理在分娩中效果观察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
策略:将入住我院的67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7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满意率情况。
结果:实验组产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能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舒适度,推动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 分娩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11
1671-8801(2014)11-030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质量。产妇的分娩由于不仅关系到产妇本身的健康,还涉及到下一代的平安出生,因此其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有资料显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种种理由,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产房护理人员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同时,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并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我们对人住我院的产妇针对性的施加心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产妇674例。年龄18-42岁,平均26.3岁。体重41-58kg,平均48.7kg。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学历251例,高中学历84例,初中及中专学历223例,初中以下学历116例。婚姻状况:已婚436例,未婚113例,离异125例。产妇人院后行常规理化检查,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7例,两组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学历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策略: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基础性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娩结束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
1.2.1 心理分析:在产妇分娩前,通过查阅病历资料,与产妇或家属交谈等方式,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以便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产妇大致有以下几种不良情绪:①恐惧。常见于初次分娩或者有过分娩失败史者。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的陌生,或者对医师缺乏了解,往往对即将到来的分娩过程心怀疑惧,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或者对医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信任。②担心。部分产妇对于自己能否顺利分娩信心不足,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另外,有部分非婚生子则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心理,担心被同事或者亲人发现;还有部分产妇由于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是十分良好,或患有其他疾病,十分担心自己是否能否坚持完成手术。③焦虑。部分产妇对即将初为人母而喜悦,但由由于分娩过程的漫长和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
1.2.2 心理干预。
1.2.2.1 产前心理干预:①在产妇进入分娩室前,可以向其发放一些相关的宣传资料,对分娩的全过程、注意事项、医师的业务水平等进行准确客观的介绍,使产妇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产妇,要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对于部分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的产妇,可与其多交谈,并对以往的成功手术病例加以介绍,从而起到缓解作用。②在产妇进入分娩室前,可对分娩室做适当的布置,如光线、温度、噪音制约、通风等,并可应产妇要求适当添加一些个性化小饰品。一般光线以明亮柔和而不影响手术为宜.相对湿度制约在55%~66%左右,噪声制约在55分贝以下,室温制约在22-28℃左右。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间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③产妇进分娩室后,护理人员应该亲切问候产妇,协助产妇摆好体位,并向产妇介绍产房内各种医疗器械的作用,让产妇熟悉环境,缓解紧张感,建立起和医护人员的初步信任感,从而赢得护理工作的主动。
1.2.2.2 产中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产妇表现最明显的两种典型心理状态为紧张和恐惧。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中的出血等情况评估不足,因此对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全十分担心。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加以安慰,鼓励产妇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并向产妇解释过度的紧张情绪可能会给分娩带来不良影响,加大分娩的难度,从而推动产妇的自我调节。此外疼痛也是分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很多产妇都会感觉持续而剧烈的阵痛,疼痛可能会加重产妇的紧张情绪,并带来一系列负面情绪。我们一般采用转移注意力的策略,如在分娩过程中适当播放一些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让产妇握着助产护士的手,并在全程中与产妇交流,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产妇,分散其注意力。此外还可通过手势、眼神等非语言性暗示调节产妇的情绪,让产妇感受到关爱。对于感觉严重疼痛的产妇,我们鼓励其喊出来,通过喊叫来缓解其疼痛感。
1.2.2.3 产后心理干预。产后产妇一般处于放松和疲惫状态,由于分娩的成功,不良情绪大都已经缓解。但此时由于还不能很快适应母亲的角色,因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迷茫和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帮产妇处理好善后事宜,并向产妇讲授一些哺乳和育婴经验,产后注意事项等,使产妇尽快进入和适应母亲角色。对一部分由于种种理由而无人陪伴的产妇,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使其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1.3 效果观察。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产妇在分娩前后一般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但也应该注意到,由于新生命即将诞生,产妇的心理上还会有期盼、喜悦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存在,并且消极和积极的情绪交替存在,并伴随着分娩过程的始终。护理工作者在实施护理时要注意到这一特殊性,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维护好产妇的积极情绪,并稳定两种心理带来的情绪波动性。
分娩的前后过程不仅是一个新生命诞生过程,对于产妇来说,也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心理和角色迅速转变的过程。护理工作者要注意这种细微的变化,帮助产妇迅速调整心理,转换角色,使其能顺利进入状态。
结果显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舒适度,推动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点赞:23492 浏览:1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