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信奉邪教心理原因及矫正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邪教组织正试图向高等院校渗透,信众出现了高学历的趋势,有许多大学生也加入了邪教组织,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邪教的出现一定有它的根源,邪教出现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任何邪教的产生都有其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着重从心理根源方面探讨大学生信奉邪教的理由及其矫正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信奉邪教;心理理由;矫正策略

一、心理理由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因沉溺邪教,导致学业荒废,前程尽毁,甚至自毁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为什么会沉溺看上去极其荒谬的邪教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心理根源:
1.寻求感情庇护和精神寄托,企求精神愉快与生活充实,渴求人际沟通与社会保护。大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在外求学,加上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情感上的挫折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就业的压力等,孤独感随之而来,渴望友情、爱情和亲情,呼唤关爱、理解和认同的需要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对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驱使他们排斥现实社会“人整人”的群体,转而认同、依赖邪教组织所营造的“人”的虚幻世界,并对邪教组织产生大家庭式的共鸣[1]。很多大学生加入邪教组织的初衷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得到亲情、友情等感情上的满足,充实空虚的内心世界。事实上,邪教信徒对情感的需求比信仰更为直接和迫切。邪教组织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信徒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抓住了人需要心灵慰籍和终极关怀的特性,邪教大力营造“温情脉脉”的氛围,在老乡、同学、兄弟的温情面纱下迷惑信徒,意志薄弱或者具有强烈理想主义的青年学生很容易被邪教组织所吸引[2]。
2. 出于好奇模仿从众的心理,或寻求心理刺激和新鲜感。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最具开放性,易于接受并热衷于尝试各种新事物,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求新求变,但是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邪教刻意营造的神秘色彩恰恰抓住了大学生求新求怪求奇的心理,满足了他们追求超常体验的需求。很多大学生加入邪教仅仅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好玩或者跟着凑热闹,最终深陷其中,追悔莫及。
3.逆反心理的作祟。青少年阶段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均衡,使得青少年心理上容易产生种种矛盾,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现在高校的教育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虽然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常常是课程枯燥乏味,流于政治说教,无法正常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效,致使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厌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说教,一些学生反而对大家抵制的邪教的那一套产生了兴趣,“越是不让我做的事情我越要去试试”,从而泥足深陷,难以自拔[3]。

二、矫正策略探索

1.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生理、心理发育的特定阶段,他们独立性强,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但自控力差;追求新事物,但缺乏远大理想,另外大学期间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如刚入学时的心理落差、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等,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极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推动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挑战、理由和矛盾,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和抵制邪教的能力[4]。
大学生信奉邪教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但心理上的理由是最主要的理由之一,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学习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并将心理咨询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 [5]。
2.与教学内容策略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防范邪教的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掌握防范邪教的基本知识,是高校防范邪教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高校防范邪教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只有掌握了防范邪教的基本知识,才能构筑起防范邪教的知识防线[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增加防范邪教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教会大学生区分科学无神论和邪教有神论;区分科学和伪科学;区分宗教和邪教等,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认清邪教的危害,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袭。
开设反邪教知识专题科普讲座,普及有关邪教的基本知识。有些大学生由于科学知识贫乏,识别邪教能力较低,往往邪教与宗教不分,甚至误认为邪教也是宗教,把邪教歪理邪说当成宗教教义。因此,开设反邪教知识专题科普讲座,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认清邪教的本质和危害,认清宗教和邪教的本质区别,增强防邪反邪的能力。
另外转变授课形式,减少学生的反感,增强他们的兴趣。例如专题讲座、社会调研、专题讨论等,让学生用亲身感受来代替条条框框的理论,效果会好得多。这种贴近实际的授课形式能让学生在处理理由时全面深思,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崇尚科学的理性意识。
3.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依靠文化的沉淀和环境的熏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因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格,防范邪教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校内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术、科技、创业、体育、文艺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增强大学生自觉防范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建立“防邪反邪”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主题社会实践,让广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群众性、社会性的反邪教活动。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高校防邪反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网络环境,抵御邪教侵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网络进行防邪反邪教育的同时,邪教也在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各种渗透,因此优化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对防范邪教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和要求,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他们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需求,从精神上抵御邪教的侵袭;二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正确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完全,掐断邪教组织向学校渗透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高慧,汪新道,樊勇,辛雯,王能.大学生信奉邪教的心理根源及矫正策略[J].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0(3)
[2] 王天红.邪教网络犯罪及高校应对措施.中国反邪教网.2007.12
[3] 夏劲,周萍.高校学生误入邪教歧途的心理因素分析与策略探讨[J].科学与无神论.2003
[4] 郭先根.探究高校防范邪教组织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揭批“东方闪电”邪恶本质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8)
[5] 黄明光,董媛.反邪教工作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点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3(3)
[6] 张旭新.加强高校防范邪教教育的深思[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作者简介:
陈涛 (1982-), 男,浙江富阳,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点赞:28865 浏览:13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