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特殊群体特点及心理教育倡议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现今社会和教育领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理由。他们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应对机制,满足其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良好运转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氛围,促 进 社 会稳定团结 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策略。希望此文可以引起政府、社 会 及 教 育 部 门 的 重 视,使特殊群体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帮扶。
关键词:特殊群体大学生 心理状况 教育倡议
本文系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学院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NSZY1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项目(NGJGH2010016)。
▲▲

一、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贫困生、生理缺陷学生、环境适应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结构复杂的学生及民族预科生和心理理由学生等,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多维度上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他们虽属不同群体,却有其共通性,其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评价较低,高自尊的同时伴有自卑心理。特殊群体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中,由于自身的不利境地而产生自卑感,总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大多数特殊群体学生缺乏战胜 挫折的意志,选择自我封闭,顾影自怜。他们想自强自立,但又害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害怕别人的鄙夷目光。
同时,特殊群体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大学生强。作为特殊群体学生,对于自身或经济上、或生活上的窘迫讳莫如深,他们想通过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赢得同学 们 的尊重。在这种强烈 自尊意识的作用下,特殊群体学生容易导致自我防御意识过浓,表现为敏感、偏执、易激惹。这种自尊的保护壳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便会走向自卑的一端,使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形成自卑与自尊,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在多次遭遇失败后,很多特殊群体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便由焦虑变为冷漠。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自暴自弃,无所事事。
第二,人际关系敏感。由于缺乏自信,许多特殊群体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乐群性低的特点。与同学交流,害怕别人问及让自己自卑的事情,如家庭、学业等,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少数特殊群体学生甚 至 因 此造成性格的扭曲。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与其他同学相比,特殊群体学生交往能力和技巧不足。他们常常把自己游离在集体 之外。其实,他们有融入集体生活的愿望,有与他人交往的渴望,但是因为种种理由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把他人的关心当作施舍和怜悯。在任何活动中都是躲在人后,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感,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有时受到某些同学的歧视、排斥或拒绝,他们会从强装笑脸到自我封闭,甚至用独来独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使自己脱离了集体,切断了与外界的交流。
第三,敏感而又脆弱。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部分特殊群体学生表现得敏感又脆弱,当别人对其表示关心时,他们会当成是对自己的同情和怜悯;而当别人与其保持距离时,他们又会感觉人情泠漠、内心孤独,这种敏感的心理导致很多特殊群体学生没有朋友。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得神经过敏,反应过度。对于他人的言谈举止过于紧张。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很渴望成功与友谊,甚至爱情。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的给予关注爱护、鼓励支持,相信每位特殊群体学生都会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际的善良,这样他们会放下戒备心、虚荣心,摆脱脆弱的灵魂,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倡议

第一,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情绪是一种与人格、社会适应、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心理状况,是心理健康的窗口。 研究表明,较多的特殊群体学生有不良情绪反映,且不善于调节情绪困扰,如果不及时加以调节,消极情绪作用过长或强度过大,都会对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导致行为偏差。因此应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情绪理由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情绪教育,培养其准确理解、表达情绪的能力,善于用积极健康的情绪直面环境,帮助他们消除或合理渲泄各种消极情感,保持愉快平稳的心境。
第二,培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成长方面的自觉意识,学会自主地确定个人成长的发展方向、成长计划和发展行动,独立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树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对特殊群体学生而言,一方面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相信自己能战胜眼前的困难。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目前状况,推动自我成长,避开出现“等、要、靠”的不良思想。
第三,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挫折是暂时的,是在特定时期特殊环境下遇到的困难,是可以转变的境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而言,优越的条件固然促其成才,但逆境也并非毫无作用。挫折既是打击,也为人提供了成长的机会,磨难是人生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许多名人都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但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成为了他们刻苦拼搏的强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困境中做出的。正视困难,锁定目标,辛勤努力,必能开拓出成功之路。
第四,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人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保持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制约协调一致,能积极自我肯定,与外界保持协调一致,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特殊群体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让他们明白虽无完人,也无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因为自身的某些方面处理弱势,便否定自身的全部,抹杀自己的优势,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不卑不亢。更不能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势作比较。要引导特殊群体学生确立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与对自己的整体评价等同起来。
第五,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的总称。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不成熟,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影响了他们对对社会、人生和自己的正确看法。因此让特殊群体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心理过程,调 整认识结构,消除认知偏见,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深思理由,尤其要学会遇到挫折进行正向思维,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事情,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作斗争,树立健康健全的认知系统。这样有助于特殊群体学生保持乐观、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第六,培养特殊群体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格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健康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特殊群体学生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特殊群体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缺陷,严重的还引起了人格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也要使特殊群体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各种心理特征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协调、健全和完整的心理结构,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中,具备开放的头脑、博大的胸襟、健康的身心和超前的意识,具有自主、创造、和谐的人格特征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理由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2] 牛娜.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9
(责任编辑:刘璐)

点赞:6310 浏览:2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