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和谐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心理不但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真正建构者。而且也能激励、鞭策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甚至创新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创设优良的师生心理和谐可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心理和谐 师生参与 培养兴趣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渲染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能找到教师与学生间共有的心理结合点,形成师生的心理和谐,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内在心理状态,即师生心理和谐。所谓心理和谐,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情绪状态,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师生群体心理和谐,就是课堂心理和谐。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情绪饱满,气氛活跃,教师精神振奋、学生愉悦参与,都属于课堂心理和谐之列。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课堂心理和谐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应,是课堂内部个人人格的组合,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因而,课堂心理和谐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软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师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心理和谐,推动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除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现有语文教学中课堂结构和心理特点外,还需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必要原则:
1.师生关系的原则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特别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发起、自我组织,教师的作用只限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供资料提供策略。教师充当推动者、智多星、向导和顾问角色,领导和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融洽、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才能在课堂上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在心理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定趋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并保持适度幽默,在课外与学生打成一片。
2.相信学生的原则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老师就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开发、挖掘出来。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们定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回应,把巨大的力量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相信学生,就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比如,我教学生记成语时,我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或与同桌一起讨论怎样记住它们。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很好的记成语策略。如:造句记忆、对比记忆、联想记忆等,学生在记含“薪”字的成语时,就联想到了抱薪救火、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薪尽火传等,效果甚好。
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深思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时间。
3.教学的原则
实行教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理由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学生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师生心灵上的接触,师生心理和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做才能形成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和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以下尝试:

一、引导参与,培养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时,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心理和谐。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吸收的信息,发挥自己的长处,开动脑筋,想出点子,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设计新颖教法,引起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这类教法有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对抗赛法等,这些策略都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如对抗赛法,它是把比赛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运用竞争的心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手段。一般在单元结束或临近期末考试复习时使用,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策略复习的效果比加大题目训练量好得多。具体的操作为:每学完一单元,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准备,然后组织学生按组与组或男生与女生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并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他们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它不仅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多种教学形式:一是用讲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或诱其预习;二是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三是采用绘画或图示法;四是模仿电视里的一分钟问答形式,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几个知识性的小理由。总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保持稳定高效的学习过程,让课堂始终处于和谐之中。

点赞:28810 浏览:13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