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案例教学法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要秉持体现正确导向、贴近社会现实、反映最新成果、注重能力拓展的原则;要教学实际科学地安排教学进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政课教学;刑事法律制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公认的、能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互动式教学策略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下面简称“思与法”)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逐步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内容编写知识系统、贴合大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需求,案例教学法来深入诠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笔者来看,“思与法”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四大原则。

(一)体现正确导向

体现正确导向,是指教师在案例教学法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思与法”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案例教学,清晰表达出对“该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这种观念为什么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这种行为符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这些理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判断和形成,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贴近社会现实

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感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用的主要理由。只有把案例与社会现实、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教师要根据思政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有性地选择、探讨和分析案例,不回避社会理由的存在,讲好正反两面理,提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

(三)反映最新成果

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思与法”课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研究的进展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调整。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一些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理由,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教学案例,展示与新的时代相关的、又受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案例和现实理由,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四)注重能力拓展

注重能力拓展,是指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培养大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理由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使大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勇于揭露事物的本质,达到思政课教学明辨是非,扬善抑恶的教学目的。

二、以“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课为例,浅析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法制模块的教学目前状况

在高校,系统的法制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是“思与法”课程中后半块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事实上,这块内容的是教学效果却是有待提高的。
1.“思与法”课程中法律内容学时偏少。“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客观造成的结果是新课改方案中法律的内容缩减。在本书中,法律模块的篇幅占全书的2/9,实际教学中法律教育课时约为12,占课程总课时的25%。思政课教师只能在有限的学时里,浮光掠影的将浅层次的知识点简单罗列,法律教育教学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力度不够,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2.法制教育教学内容粗浅,教学策略陈旧。“05”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涉及法律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内容为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我国法律基本原理,理论性较强、说教感较浓、缺乏亲近感;第八章内容为我国的宪法、我国的四部实体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四部程序法,过于抽象的法律原理条文和庞杂的法律部门的罗列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认知。因为学时限制,法律知识点的讲述大多理论讲授,学生觉得教学内容繁杂枯燥,学习兴趣不大,如此就谈不上教学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了。

(二)以“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为例,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是“思与法”课程第八章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中的内容。与其他实体法相比,刑法的内容是现实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这块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熟悉我国刑法的原则和适用范围,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熟悉我国刑罚、犯罪的种类及主要罪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刑事理由的能力。要在1-2个课时内将这些教学重难点讲清讲透,理解刑法的相关理论并树立起一定的法律思维,科学的选取和应用案例教学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案例的选择和展示方面,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有性的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并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对枯燥、繁琐的法律理论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图展示的就是刑法教学知识点选用的教学案例、案例形式,以及案例对阐述知识点的。

点赞:11342 浏览:3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