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略论清代满族对达斡尔族文化同化政策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满族为加强对达斡尔族的制约,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柔和的文化同化政策,经历了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统治时期、康熙、雍正至清末三个阶段,通过联姻、开办官学与私塾、楚勒罕盟会、制定升迁体系、编入八旗等手段,最终使得达斡尔族对清政权和满族拥有极高的认同感,语言文字、房屋、婚礼葬俗等各方面都打上了满族文化的烙印。
关键词: 满族达斡尔族文化同化
同属于东北地区原生民族的满族与达斡尔族,在历史上就颇有渊源,由于满族人口总数较少,为了维护统治,满族统治者更是将以达斡尔族为代表的东北各民族看做是自己统治全国的基础之一。满族统治者为加强对达斡尔族的制约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文化上对达斡尔族进行同化。

满族对达斡尔族的文化同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这一阶段,满族统治者主要依靠军事上的武力征服,掠夺达斡尔族人口直接并入满族。代表性的事件,即天命元年(1616年)7月努尔哈赤派兵对黑龙江流域的征讨,以及天聪九年(1635年)、崇德四年(1639年)、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三次派兵对黑龙江流域的征讨。天命元年7月,努尔哈赤派兵攻龙江流域各族,使得部分达斡尔族部落头目与满洲贵族建立了政治上的隶属关系。皇太极时期的三次对黑龙江流域的征讨,第一次“奏报收服编户壮丁二千四百八十有三,人口共七千三百有三……又俘获妇女幼稚一百十六人”[1],第二次则俘获博穆博果尔连同其部族近千人[2],第三次“携来男子妇女幼稚共二千五百六十八名口……外又俘获妇女幼稚共二百四十九口”[3],这些人口,包括大量的达斡尔人,均被分编入八旗,直接被同化。
在这一阶段,除利用军事手段直接掠夺人口外,满族统治者也已经开始通过朝贡、赏赐、联姻、封爵等手段对臣服于满族的达斡尔部落贵族进行文化上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达斡尔首领巴尔达齐。
第二阶段,康熙年间。这一阶段,满族统治者主要是通过对达斡尔族的南迁及安置,通过比较柔和的手段对达斡尔族施加影响。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虽然达斡尔族等黑龙江居民奋起抵抗,但由于满族统治者正值入主中原之时,无法抽出力量,只能采取移民策略。从十七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达斡尔族陆续南迁至嫩江流域生活。在此过程中,清朝统治着通过提供生产生活物资,抽调壮丁编入八旗军队,以及开设官学私塾等手段,对达斡尔族的文化进行影响。
第三阶段,从雍正年间开始,持续到清朝末年,清政府对达斡尔族的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同化。

满族统治者在立国之初,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进行招抚征讨时,就已经将其看做是满洲的一分子。天聪八年(1634年)12月,皇太极第一次派兵征讨黑龙江地方之前有一段上谕,现摘录如下:
尔等此行,道路遥远,务奋力直前,慎勿惮劳而稍怠也。俘获之人,须用善言抚慰,饮食甘苦,一体共之,则人无疑畏,归附必众。且此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携之而来,皆可以为我用。攻掠时,宜语之曰: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尔等向未知之,是以自甘于外。我皇上久欲遣人,详为开示,特时有未暇耳。今日之来,盖为尔等计也[4]。
这段上谕,皇太极提出了两个要点:①语音与我国同,②本一国之人。这说明皇太极已将其看做是满族的一部分。
满族对达斡尔族的文化同化虽在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点,但基本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姻。联姻是满族统治者为笼络达斡尔族贵族最早采取的手段。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就将联姻视作笼络黑龙江各族首领的重要手段,当时努尔哈赤的诸多“女婿”之中,或许就有达斡尔族首领。皇太极在位时,由于达斡尔族部落首领巴尔达齐倾心内附,天聪十年(1636年)被赐以宗室之女,招为驸马。满族宗室之女嫁给达斡尔族首领,除了使达斡尔族首领和清室关系更密切之外,也使达斡尔族上层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更多满族文化的色彩,并成了一时风尚。
2.开办官学与私塾。康熙三十四年,时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墨尔根城创办两翼官学,达斡尔族每佐领每年选一幼童入学读书。所学知识主要就是满文和骑射。至乾隆年间,瑷珲、齐齐哈尔、嫩江、墨尔根和呼盟都相继建立了满族官学,大量达斡尔族子弟因此进入官学学习。在官学建立后,由于官学招收学生有限,大量达斡尔族私塾也陆续兴起[5]。官学与私塾的建立,使得满文成为达斡尔族最重要的日常用语言文字,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3.经济影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始于雍正时期,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楚勒罕盟会”。通过楚勒罕盟会,既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农业作物传给了达斡尔人,又刺激了达斡尔族在畜牧、渔猎等副业的发展,使得达斡尔族的原始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4.接纳达斡尔人成为统治者成员。达斡尔族是满洲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满洲军队的主要来源之一。清代,达斡尔族人如果能熟练掌握满文,然后以入京做侍卫为起点,通过积累军功,最终可以成为满洲贵族的一分子,这增强了达斡尔人对清政权的认同感。
5.编制八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就有部分战争中掠夺的达斡尔人被编入满洲八旗。达斡尔人在清代经过编旗最终形成了三大体系,一是京旗,二是地方驻防八旗,三是布特哈八旗和呼伦贝尔八旗。编旗是对达斡尔人就有的血缘组织的一次重要的颠覆和破坏,经历了编旗之后,达斡尔人旧的血缘氏族组织退居次位,新的以地域为纽带、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最终成为主流,达斡尔人真正融入了清政权之中。

通过上述手段,增强了达斡尔族对满族和清政权的认同感,同时在文化上,使达斡尔族文化拥有了满族文化的烙印。兹仅举几例:
1.文字。达斡尔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满语和达斡尔语在达斡尔人中并行不悖。根据丁石庆先生的研究,达斡尔语中大量引入了满文的词汇[6],达斡尔族学者也利用满文,留下了很多重要的著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达斡尔族地区进行调查时,收集到大量以满文书写的达斡尔族历史、神话传说、民间诗歌一类的著作。同时,现存还有达斡尔八旗兵巡逻黑龙江流域边防的满文路线图,奇三的满文奏折抄本,以及大批用满文书写的达斡尔族族谱。
2.房屋。康熙年间达斡尔族南迁嫩江流域,以及之后达斡尔兵丁分赴各地驻防时,清政府往往会赐下房屋、农具、种子、马匹等物资,尤其是在习惯了满族样式的房屋之后,现在我们看到达斡尔族的住宅样式和满族房屋样式基本相似。
3.姓氏。丁石庆先生在研究中提出:达斡尔族迁居嫩江之后,为了永记先辈们曾生活过的故乡,便以祖先曾居住过的黑龙江北岸的山川地名作为各自哈拉、莫昆及村屯的名称。最初这种名称仅表示达斡尔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受到满族人名前冠以姓氏的习惯的影响,达斡尔族哈拉、莫昆的名称也渐渐具备了表示姓氏的功能[7]。
4.婚礼和葬俗。巴达荣嘎先生指出,达斡尔族的婚礼虽然保持着民族固有的特色,但女人出嫁的服装、首饰,从头到脚,连两把头、褂子、木头底的鞋等都是首先由清廷的达斡尔官员们传播给达斡尔族上层家庭以后,逐渐变成全族性的一种习惯。丧礼的孝服也跟满族的一样,出殡、守孝等的礼仪很多都从满族学的[8]。

清代满族对达斡尔族的文化同化仅仅是满族文化政策的一个表现,对于达斡尔族之外的其他东北少数民族,满族统治者也都是采取类似的文化同化手段,将其牢牢制约在“满洲”这一群体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统治者通过加强文化制约,推广满语、八旗制度、联姻等比较柔和的手段,使东北各民族逐渐融入满洲共同体之中,成为清朝维持统治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清太宗实录,第23卷:7-8.
[2]清太宗实录,第51卷:8-9.
[3]清太宗实录,第65卷:15.
[4]清太宗实录,第21卷:14.
[5]苏德.清代达斡尔族满文官学与私塾教育[J].前沿,1995(5).
[6]丁石庆.达斡尔语中的满语借词[J].满语研究,1990(1).
[7]丁石庆.清代满族与达斡尔族关系述略[J].满族研究,1992(1).
[8]巴达荣嘎.满文对达斡尔族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J].满族研究,1985(2).

点赞:14515 浏览:6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