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贵阳筑城广场文化景观元素重点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建成的贵阳市筑城广场为例,分析了筑城广场“竹文化” 地域特色、“筑韵”主题雕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代表性,试图探讨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如何选取重点景观文化元素并结合适宜的景观表现策略,建成既能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又能突出体现当代城市形象,代表城市名片的城市地标性景观。
关键字:贵阳;筑城广场;重点景观;文化元素
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代表城市名片的城市广场的设计及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和象征。贵阳市筑城广场的设计和建设者们,充分理解和把握住了贵阳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性地将现代景观建筑与特色民间乐器相结合,设计出既能体现城市地域文化,又能彰显城市魅力,是为数不多的广场景观设计成功案例之一。
1 贵阳筑城广场概况
城市广场具有集会、休闲、文化、历史纪念及商业功能,被誉为“城市客厅”。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贵阳“筑城广场” 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命名特色,总面积达16.07万m2,其中硬化和绿地面积10.23万m2,水体面积5.84万m2。其南邻民族文化宫,东、北、西三面与南明河相接,呈半岛形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可供10万人休闲、娱乐、聚会。
2 筑城广场设计的文化元素——“竹”
“竹”、“筑” 古代同音,贵阳宋代初年前叫黑羊箐,意为此地山涧多竹林,明代初年设“贵竹县”,说明贵阳简称“筑”源于“竹”。
筑城广场以“竹文化”为主题,竹“未曾出土先有节”,竿挺拔,中空,叶常青不凋,影清疏,于风中有摇曳之声的虚心、坚强、耿直的竹意象,“虚心、有节、积极向上”的竹文化品格象征,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活力贵阳城市形象,彰显整个贵阳市生机勃勃的城市魅力。
3 筑城广场主题雕塑——筑韵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芦笙表演把词、曲、舞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贵阳筑城广场以竹文化为“灵魂”, 以“竹报平安”的竹文化为主线,采用贵州苗族传统竹制乐器“芦笙”为表现手法,建成以“八支芦笙” 两两相对,四对支撑起“观景平台”,以“竹叶镂空”构成风雨穹顶,在穹顶悬挂青铜钟,在青铜钟的正刻有“筑韵”二字的“筑韵”主题雕塑,以钟声敲响代表“筑韵钟鸣”, 寓意“竹报平安”,为全世界人祈祷平安。
4 筑城广场辅景
筑城广场辅景雕塑主要有“双体竹叶灯柱”、“吉祥神兽”主题雕塑、十二生肖。
4.1双体竹叶灯柱雕塑
在筑城广场中轴线的两侧,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为表现主题,布局有24根高12m,直径1.6m的双体竹叶青铜圆柱浮雕灯柱,将青铜圆柱浮雕造型生动翔实,再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劳动情景,形象地传承着悠久的农耕文化。
竹叶形状造型的灯具,与“筑韵”主题雕塑相互衬托,进一步体现广场的“竹文化”主题。
灯柱为双体并列柱式,强化了广场庄严有序的和谐气氛。当灯光开启的时候,美轮美奂,更好地借鉴了古代二十四节气应有的耕作状态来制出浮雕画。
4.2吉祥神兽
“吉祥神兽”由我国著名艺术家郭选昌教授设计,其造型是将“虎的头、牛的蹄、羊的角、凤的翅、狗的身、豹的尾”演变,取其6种动物的精华构筑成1对神采奕奕、威武雄壮的吉祥神兽,俗称“六不像”、“洋吉祥” 。镇守在筑城广场四方。
4.3广场“十二生肖”雕像
雕塑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受百姓喜爱的十二生肖造型。每尊生肖兽首造型的嘴部都设计了一注喷泉,使其更加灵动,其基座地面镶嵌着对应生肖的青铜浮雕,上下呼应达到首尾融通的艺术效果。
5 筑城广场景观植物的地域特色
贵州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植物种类繁多。筑城广场种植的代表贵州特色的主要植物有:约6m高的珍稀树种珙桐,约3m高的马缨杜鹃,6~7m高的深山含笑等。
6 结束语
建成的贵阳市筑城广场,以“竹”的品格象征为景观文化元素,将现代景观建筑与特色民间乐器相结合的“筑韵”主题雕塑,准确把握住了贵阳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充分彰显了贵阳市积极向上的活力,以及贵阳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是为数不多的广场景观设计成功案例之一。是具有集会、休闲、文化、历史纪念及商业功能的贵阳市“城市客厅”, 是贵阳市主要的地标和象征性景观,现已成为贵阳市的城市名片。
(收稿:2014-09-18)
参考文献:
[1]陈钢.筑城广场思忆[J].当代贵州,2012,(4)
[2]张三强.贵阳筑城广场艺术景观制作难点研究[D].2013.
[3]蓝东兴.穿越“筑城”历史的“竹”图腾[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01(4)
[4]张钊荣.对城市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的分析——以江门万达广场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5]孙静.从筑城广场历史变迁看城市广场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点赞:21329 浏览:9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