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原则和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和未来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要求的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原则;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新的教育教学观、素质观、人才观日渐形成。教育始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其中法制教育是培育中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社会在不断进步,高中生(大多处于15-20岁年龄阶段)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由于法律意识差、行为自制能力不足以及是非观不健全,目前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因此,为了让高中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使学生明白:人的行为受法律的规范,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和平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策略,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育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那么,高中历史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也应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中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并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列为谈论和研究的话题。
2.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也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由个列出发上升到共性认识,再对比分析逐步深入到对不同性质法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严谨的原则
教育教学是一项讲究科学、追求严谨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更应该如此,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端正态度、坚持严谨的治学作风,不能进行肆意联系和发挥。
4.结合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应该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和设计,应切实地把法制教育和历史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决不能牺牲学生的学科知识来换取法制教育的渗透。

二、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新课程历史教材中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下虽然历史教材有多种,但每套教材都有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为例,它涉及罗马法、《权利法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西方近代代议制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期法制受到践踏、《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法制的重建和完善以及一系列国际法等法制内容。
2.历史与现实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透析法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作用,同时能结合现实理由,让学生认识到法制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发展是极其的,并且意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需从提高每个公民的法制意识做起。
比如,教师在讲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去分析古罗马的法律对当时庞大的罗马帝国有何;其次,让学生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和原则,联系现在的世界法律,从中可以找到哪些罗马法的影子;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当时古罗马人身上那种浓厚的法制意识及对法律的不懈追求才成就了罗马法的繁荣;最后,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公民法律素养缺乏和法制意识淡薄,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诸多危害,因此,自觉提高法制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创设法制理由情景,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从身边做起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师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策略每个高中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其中巧妙创设理由情境是一种诱导学生独立深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策略。高中历史教师在渗透法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善于创设法制理由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下面举两个教学实例来说明:
(1)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理由:“比较两部宪法,找出他们的内容有何异同?”在引导学生比较总结的同时,提出理由:“这两部宪法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有何本质差别呢?”这两个理由的设计和解决,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是有差异的,是在保障本国领导阶级的根本利益的,而社会主义法制与欧美资本主义法制相比有它固有的优越性。由此教导学生应该遵守社会主义法制,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在对《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时,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向学生提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法制受到了哪些破坏?”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新中国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基础遭受到践踏,被破坏殆尽,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秩序混乱。再向学生提问:“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什么我国的法制建设能取得巨大成就呢?”在帮助学生总结理由的基础上设问:“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带来怎样的认识和启迪?”以上几个理由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深刻明白,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国社会才会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由此联系到学生在学校只有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才能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4.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法制的正义和庄严
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高中历史教师应拓展延伸与历史有关、教材以外的法制知识,并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法制的正义和庄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审判》,这部影片记述了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正义审判的过程。观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的同时,强调影片中的中国律师是如何用法律捍卫国家权利和正义的,并让学生谈谈看到在庄严的国际法庭上,曾经高傲的日本帝国主义者低下头颅那刻的感受。以上手段使学生意识到,法制是维护正义的,法制是庄严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正义要采取法律手段,而不能采取极端报复行为。从而使学生强化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时展的要求。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正确有效的策略。只要教师保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法律要旨,细心的设计,合理的渗透,并持之以恒,就能使广大中学生认识到法制的性,增强法律意识,并能最终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阳谷、陈风.《中学历史教育文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点赞:5217 浏览: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