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理由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高一的历史教学处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关键时期,而初高中内容又严重的“脱节”,因此处理好高一的课堂教学,既关系到新课程的实现又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衔接;策略;
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开始,尤其是历史学科课改的力度最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高一的教学由于初高中课程的极大差异,如何上好高一课堂教学显的更为。这一情况,笔者从初高中课程衔接存在的理由和教师教学的策略两方面来阐述。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存在的理由

1、初中与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脱节”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力度很大,引发了高中历史教学急需深思和解决的理由:高中课程的模块式结构加之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尤其凸显出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较大欠缺和历史基础知识的性。而的初中历史无论是从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上,甚至在中考的模式上都只是一些重大历史知识的介绍和掌握,造成了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只是一知半解。而的高中教材却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编写,这样就使高中教学教师补充大量的历史事件背景的介绍,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无法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2、必修课教学内容过深
高一历史就是必修内容的教学,师生们普遍感受到一个大理由,就是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过深。具体说,就是教材时代跨度太大,内容过多,在教学实际中一学期每周两节的课时量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教材设计新的偏、难、繁的情况,脱离高一学生实际的水平。学业评价过于繁琐,可操作性不强,脱离教学实际情况。用模块专题的方式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主题,但导致跳跃性大,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了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理由。例如,在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四节“政治的扩展”中,教材把 1789 年以来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建立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旧教材里起码要用 3课时来完成。如此一来,便增加了教师驾驭和把握教材的难度,若展开讲吧,教学时间肯定不够;若不展开讲吧,学生不知所以然。试想,连这一时期法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都不清楚、不理解,谈何对法国政治制度建立曲折性艰辛性的认识。像这样的例子,在新教材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所以,教师们深感课时不足,每次上课总是在赶时间。诚然,在课堂设计上,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内容放开讲,哪些应该点到为止,这些教师在摸索中解决的理由,但毕竟是加深了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外自我阅读的兴趣。教材编订者这样做的主观目的是想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的学习能力,但在客观上却适得其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对历史学科产生反感。
3、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
中学历史课程是建立在历史学科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不是历史课程了。因此,作为中学历史课程以历史学科为基本依据,反映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呈现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课程要反映人类发展的基本进程,以使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实、展望未来”。而且人类历史包罗万象、涵盖面广,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历史课程应尽量全面反映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不但要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民族,还要涉及到外交、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另外,历史的发展具有时序性的特点,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同样具有时序性特点。充分体现历史的时序性,才能客观地展示出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性。事实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却是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和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专题学习,要么是囫囵吞枣,要么就是将专题所涉及的大理由简单化,而最终流于形式。打破时空观,不按历史发展的进程讲述历史,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与内容支持,而按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跳跃性过大,学生不易形成对历史事件完整的时间与知识概念体系,也不利于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更不易形成清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脉络,无法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更无法去揭示历史的本质。
以上这些充分表明了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这无形之中就要求作为指引者的教师一定得认识到高一历史教学的性:在高一教学中即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让学生很快的从初中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怎样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

1、注重初高中知识的整合衔接,养成预习习惯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要充分的了解本地区的初中教材,做好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所以初中教材相对浅简化, 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而高中兼有升学与就业准备的双重任务,高中教材以专题教学为主线,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客观和及时的评价,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于初中较大的知识落差,普遍反映高中历史东西多,知识点之间联系零散,比较理解记忆。所以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预习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自己的讲述有时比教师的讲解更有凝聚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同时应注重初高中知识的整合,使教材更适应自己学生的习惯和口味(以人民版必修一为例):可以以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线索为核心的整合;也可对比中西同时代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的整合;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与新中国以来外交发展的整合;以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整合:如中国人民抗争之路;近代中外政制的比较等等。使历史专题的脉络更清晰、主题更突出。不仅能够更好体现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能反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融与碰撞。这样教学既跟初中历史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点赞:5003 浏览: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