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图书辅文及其功能与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图书辅文内容不同,功能各异。文章试图从补充、参考、诠释、说明、推荐、宣传等方面探求辅文对一部图书的不同作用,并提出发挥和提高辅文的功能与作用的建设性意见。
图书辅文 功能与作用 补充参考 诠释说明 推荐宣传
张建英,山西人民出版社副编审。
图书辅文即图书的辅助文字,是相对于正文而言的,是正文之外的所有文字。辅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如封面文字的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书脊文字、封底文字,以及内文中除正文之外的所有文字,如题词、序言、前言、概述、凡例、目录、注释、大事年表、人物表、参考文献、索引等。

一、补充、参考的功能与作用

一般来说,图书正文之前常有序或前言,书后则多见附录,如参考文献、后记等,这些都属较常见的图书辅文。但还有较多图书,因图书本身内容的需要,则繁杂一些,需多项辅助功能。出自于中国书籍出版社的《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揭秘》和出自于同心出版社的《统治世界——手眼通天共济会》,不仅大量使用了附录,且将正文与附录交替使用,将附录和正文紧密地融为一体,其比例甚至超过了正文,离开了附录,这两本书几乎就没有多少内容。形式上的附录成了实质的正文,这两本书可算是将附录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生物战:疫苗、人工病毒与转基因》这样一章里,正文只有8节,而附录就有23节之多,作者几乎就是完全在用附录来说明要说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在知识性读物中会更多采用。

二、诠释、说明的功能与作用

一般史料方面的书稿由于引录文献多,对资料来源、引文出处,都要有所说明,特别是对于史料中提到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图书辅文对书稿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注释的类别有多种,内容也各异,有对正文内容进行评论、校勘、订正的,还有解释词语、术语的,以及外文等;形式上有文后注,包括段后注、篇后注及章后注,还有编者注以及随正文的夹注或附注等;类别上除脚注、文后注外,还有几种如呼应注、今注、全注、选注、补注、自注、原注及译者注等,不过后面提到的这些注释常常出现在古籍中。就注释内容而言,或有侧重,或有交叉,这要视书稿的具体情况而定,并无确定的原则。2013年市场热销的政治传记类图书《时代》因是翻译著作,仅注释就达87页,1600多条,所注内容既广且杂,完美诠释了书稿内容,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三、推荐、宣传的功能与作用

封面除应具备的几大基本要素如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外,宣传用语常常放在封面、封底的醒目位置或腰封等处,因此,其撰写应简明扼要、精练、客观准确,如《中国人史纲》一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唯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柏杨
再比如在《凌晨五点——的心灵告白》一书的封底,有这样几句话:
从棚户区到青瓦台/从首尔市到总统府/一个连高中都上不起的农家子弟/一个没读完大学就进监狱的激进学生/一个在韩国担任CEO时间最长的企业高管/一个在竞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的新当选总统——聆听的心灵告白/关注的成长历程……
《时代》一书之所以能够畅销,传主的独特地位,内容的引人入胜,著者犀利的笔锋自然是首要因素,但封扉和封底简朴而凝练的介绍性文字,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荐和宣传作用。在眼球经济时代,这样的宣传和推荐必不可少。《大清相国》在腰封上写道:“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讲述一代名相陈廷敬行走政坛五十余年生涯,体现他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这样的文字,直接把读者带入了《大清相国》的世界,激起读者阅读的强烈。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图书辅文对于指导读者阅读,帮助读者尽快进入阅读状态,都大有裨益。
有些类别的辅文是作者在完成图书正文的同时一并完成的;有些类别的辅文则是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时,与作者共同撰写或单独完成的;有的辅文是请名家或专业人士撰写的。无论怎样,得体、恰当的辅文,无疑对完善书稿、强化图书功能以及提升图书品位,特别是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求,都非常有益。当然,辅文的编撰,如简短宣传词或导语的表述等,对编辑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编辑技巧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挑战。
下面着重从4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和提高辅文的功能与作用,即要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要有足够的编辑素养、要有必要的编辑技巧以及加强培训等。
其一,辅文在整部书稿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而其功能与作用往往被忽视。出版业当前所面对的危机和竞争是多方面的,既有由于海量出版信息导致的相互竞争,也有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而形成的挤兑,此种环境下既要有出奇制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有出奇制胜的手段和招数,辅文正是这样的杠杆支点。
其二,仅有意识是不够的,因书稿正文内容千差万别,当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辅文时,辅文的功能与作用,尤其凸显。而如何编好辅文,需编辑在平时的实践与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具备必要的编辑素养和知识积累,不断提升编写辅文的能力,方能适应图书的时代要求。要做学习型的编辑,善于研究市场,研究读者,研究规律性的东西;要知道哪些图书需要什么样的辅文,什么样的辅文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会更适当,更能完善图书内容,更能吸引读者。既要熟练地掌握各种辅文的用法,也要善于在不同类别的图书中发挥好各种辅文的独特作用。
其三,要有一定的编辑技巧。一部上市书,除应向读者提供基本的知识营养外,还应吸引读者,使读者更感兴趣,这就需要编辑在编写过程中,字斟句酌,细细考量,提炼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若能在内容适当、得体的情况下,配以灵活的版面设计,或与图书辅助的图片等相匹配,就会使原本单一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可读性就更强。
其四,加强培训,形成制度。以上编辑素养的形成,还须依赖于坚持不懈的学习与培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环境下,一项技能的掌握和一种习惯的形成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不断更新,越来越有赖于带有强烈目的性的岗位培训,而此培训也必须形成制度。既要展开知识更新性的培训,也要展开致力于特殊技能培养的专题性培训。社方应舍得此方面的投资,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善于向读者学习,向市场学习,向优秀畅销书学习,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营养。
另外,编辑除提高自身素养外,还应与作者及书稿策划者多沟通,充分发挥作者及作者以外如名家或专业人士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图书的出版与宣传献计献策。
总之,图书性质与内容不尽相同,每本书所需的辅文种类也千差万别,但这些辅文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都或多或少对正文内容有所补充与完善,它既能保证图书的完整性,强化图书的知识性,又便于读者阅读,甚至有事半功倍之功效,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点赞:15889 浏览:7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