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信息共享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数据库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强调了数据的作用,对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目前状况与局限进行了分析,提出数据库建设的策略、原则与内容,对数据库的维护也进行了分析。
1003-1588(2014)12-0126-03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李洁(1979-),枣庄市图书馆馆员。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的数字向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也出现了电子网络化的概念,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的打造是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道路[1]。只有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才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适应读者对于图书馆更高效、精准、便捷的需求。其中,图书馆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载体,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影响图书馆的使用与发展。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的宏观方向与微观细节一直都是探讨的热点。
1现代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作用
现代图书馆模式的变化归根结底要归结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支撑信息的高效整合,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索引、调用等都能够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使得现代图书馆能够成为收集、传播、共享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这就是现代图书馆的作用所在[2]。
数据库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不可或缺,是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对图书馆而言,数字技术带来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读者更为多样与多层次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数据库的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数据库实际上是呈现给读者一个巨型的信息整合资源。通过数据库,不仅可以查询到单一的文献,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联系来实现信息链、信息模块的文献搜集,能够高效满足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信息资源需求[3]。
数据库技术是整合信息的核心,通过文献集合与关联来实现文献的信息流,使得分散杂乱的信息数据成为逻辑相关的文献信息,能够对数据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有序化的挖掘。用户通过数据库对信息流的调用,能够呈现出与传统图书馆众多不同的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服务。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支撑,不断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及维护,对更多的数据实现数字化,并对信息数据深入挖掘,这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4]。
值得强调的是现代图书馆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全面、系统、完整等都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撑。打破原有的图书馆封闭模式,通过网络化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数据库的建设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
2我国现代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目前状况与理由
2.1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目前状况
至今,我国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数据库建设历经了30年,起步晚但发展快。从1985年起,我国走借鉴之路开始了数据库的建设。历经起步阶段的学习借鉴、发展阶段的自建和研究、成熟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数据库建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1999年9月,我国网上信息资源和应用数据库达到4,400多个,而据2005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我国在线数据库已达30.6万个。
目前,我国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公共、高校、科技三大系统鼎足而立、资源信息共享的信息格局。我国数据库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建共享规模。CALIS为上世纪末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为我国数据库建设上里程碑式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此后,各类数目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先后建立。21世纪初,江苏等省市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在地区文献中心建设上率先发力,大力引进国外数据库。以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为先导,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也纷纷投入数据库建设,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不仅表现为规模扩大上,更表现为数据库型更为深刻的飞跃。从最初的用户只能查找到一定的信息发展到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的资料和具体的数据,也就是完成了指南型到源数据库类型的转变,也是书目类型数据库到全文、数据等类型数据库的转变。从数据载体形式来看,最初的数据库以光盘为载体,现今均以网络下的网络型、多媒体型、甚至如今的镜像型数据库类型。从数据内容来看,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与特色数据库的深入建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数据库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完整地完善了图书馆数据库系统。
2.2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存在的理由与挑战
首先,如上所述,我国的文献服务数据库类型分为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以及科技系统,三个服务群体鼎足而立。我国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仍然处于建设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三大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的不同,建设目的的偏差,造成沟通与协调不够,在建设初期就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规划。在各自为政的数据库建设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我国现有数据库的一些弊端:规模小、内容少、结构单一、不成体系、专业涵盖不够。事实上,很多这样的数据库只能满足自用,很难上网实现共建共享。宏观政策的缺失与行业规范的缺乏,造成数据库开发盲目进行、各自为政。但是,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资源共享成为时代需求,数据库的整合与三大系统的共享成为必定趋势。
其次,数据库缺乏规范,难以共享。要实现两个数据库的信息共享,需要内容存储的格式与检索标准这两项最为基本内容的一致[5]。但是我们看到,一方面,现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多而杂、难以统一,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诸多子系统,诸如标引、检索、操作等都是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规范与表征。其分编、检索点等也没有统一的质量制约。另一方面,数据的录入标准缺失直接造成了数据库中原始数据格式、字段多样,对于数据流的处理手段差别更大,显现出不完备、不准确的漏洞。这就直接导致了数据库之间难以兼容,限制了数据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

点赞:21060 浏览:9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