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时期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绝对地位受到了挑战,要想继续在服务方面实现引领图书馆界,唯有改革创新。微博服务、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等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研究较多的创新服务模式。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究,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创新服务;微博;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
随着数字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制约信息的能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绝对地位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要想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其信息主导地位,唯有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以拥有大量的资源、技术,人才和读者的优势在图书馆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引领图书馆界的服务创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再探索,实行了一个个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和创新服务模式,最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微博服务、学科化服务、Living Library服务、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等。笔者将通过对这些创新服务模式的展示,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为了探知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未来发展。
1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1.1 微博服务
微博(MicroBlog)是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网络虚拟社区发展的综合产物,是新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空间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增长到2.5亿人,较上一年底增长率高达296%;手机微博的使用比例达到38.5%[1],足以看出微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势头。面对风起云涌的微博浪潮,国内外图书馆界并没有坐视不顾,而是进行认真的深思和实践,掀起了图书馆应用微博开展服务的。到2011年底,国外已经有800多家图书馆使用微博为读者开展服务。国内图书馆在利用微博上也不甘示弱,我国图书馆微博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微博数量、粉丝,还是关注度等都有了较快的增长。相对而言,高校图书馆微博开展较好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粉丝4000多人,发表微博2200多条。其他典型的还有厦门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等。
图书馆开展微博的基础服务有:新闻公告,如电子资源推介、新书、培训和讲座预告等;交流、互动方面,如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等。图书馆利用微博开展的延伸服务,如文化普及、思想互动交流、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2]微博可以更好地满足新信息环境中用户的知识需求,对改善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利用微博来有效地开展信息服务,尽管实施的效果不同,但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正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1.2 学科化服务
有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提出才促使了学科化服务的形成。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在1998年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不仅在本校得到了推广与发展,而且也促使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实行了学科馆员服务并使之发扬光大。如: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推行全新机制的学科的学科化服务[3]。他们专门设置了读者服务部,主要任务:一是在图书馆内开展以学科为主的导读阅览、课题查新、参考咨询和资源建设等服务;二还要不定期深入各学科院系调研读者需求,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三为重点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支持;四借助虚拟社区,宣传学科网络资源、建立学科咨询知识库,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互动的学科服务网络平台等。
学科化服务主要是通过交流互动的学科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学科馆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这种模式是根据读者的特定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加工与处理,为用户提供高、深、精的集成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延伸与发展,它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深化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职能,强化了高校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和能力。
1.3 学习共享空间服务
自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了命名为“信息拱廊”的信息共享空间之后,这种以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推动读者学习、交流、协助和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早期的信息共享空间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信息技术支持,强调参考咨询、信息技术和现场交流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图书馆作为学习和社交场所的角色;而现在学习共享空间除包括前者所有的内涵与功能之外,则更加强调对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助和指导的支持[4]。
加拿大Guelph大学Mclaughin图书馆为了实现学校内部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在1999年创建了学习共享空间,主要集成了:信息技术服务、学习氛围、研究服务、信息素养提高服务、小组支持服务和写作范文等,并在图书馆的格局与功能布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更新。美国Dartmouth大学图书馆把写作中心、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技术支持等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安排在同一区域以方便大学生学习,并开展写作项目,培养学生服务小组,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加拿大皇后大学Staffer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通过学习策划室、学生指导室、写作工作室、计算机指导室和残障服务中心等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室。
学习共享空间不仅是概念上的变化,其愿景、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有了针对性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是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开设支持个人及团队学习的空间,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方便用户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平台,符合现代协作式学习和模式的特点,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推动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技术和咨询等不同机构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等。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推动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1.4 Living Library服务
Living Library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斯音乐节。“停止暴力”组织在罗斯基斯音乐节上,受到该音乐节导演雷夫·斯科的鼓励,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出借了75本“活人图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 Living Library由此产生[5]。此活动虽然源于欧洲,但据Living Book Google Map 的不完全统计,Living Library 现已经传播到澳洲、北美、南美、中国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200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召开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理由高级研讨班”上,Living Library活动在中国首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开先河之时就以高端的学科水准出现在世人面前,参与活动的读者是与会代表,该活动为与会代表们提供了与学科专家直接交流、答疑解惑、探讨相关主题的互动平台,“图书”“借阅”后,读者可对“图书”内容和活动进行评价。2009年5月Living Library亮相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第五届读者服务月。活动的题目是:“同舟共济,分享新知 Living Library”。“真人书”的来源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以及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其活动是宗旨是:“人生犹如一本书”,“而每个人都是一般行走的书,每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丰富的经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Living Book以人作为“图书Living Book ”的方式出借。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和自主交流环境,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鼓励合作、交流与参与,营造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密切联系,提供了更加具有亲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务。Living Library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新型的图书馆借阅形式和策略,还对多元化文化社会、增加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了解、解除偏见、推动社会凝聚力、亲和力以及关键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图书馆开展的Living Library活动,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界开了一个好头,并将这一活动提升到创建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社区的高度,将这一全新的服务理念融入了高校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之中,为创建新时代大学图书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深思
2.1 创新服务要以新的服务理念为出发点
图书馆的服务要想满足信息时代读者对新信息的需求,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重新审视既定的服务内容和模式,从而调整范围的策略与策略,寻找新的探求与变革。如微博服务就是图书馆结合通讯网络技术所实施的创新服务方式,它转变了原有的习惯,成为当今时代高校图书馆特有的一种新型的发表信息的平台,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进一步拓展;再有,学习共享空间打破了原有的小开间,功能单一的物理空间的局限,实行了大开间的“藏、检、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这些就是大胆地运用改革创新的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实施的对图书馆界颇具影响力的、典型的服务创新方式。所以说,理念更新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图书馆人对服务创新理念高度认同,自觉支持服务创新,在思想上与服务创新观念保持一致性,才能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2.2 创新服务要以人、财、物的支持为基础
高校图书馆一直在馆藏资源、科技信息技术人才、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设施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更新服务理念,借助于图书馆服务视界,积极寻求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突破口。学习共享空间就是一种有效地利用高校现有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馆藏资源对图书馆实施服务创新的成功案例。它是由资深图书馆员和技术人员维护和支持的,为传递信息、检索信息、推动学术交流、创造学术机会、支持交叉研究,集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和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空间于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再如Living Library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和自主交流环境,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鼓励合作、交流与参与,营造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密切联系,提供了更加具有亲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应是在资源、人才与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2.3 创新服务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宗旨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心是一切为了读者和为了读者的一切。以上列举的几种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模式都是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创新的宗旨,创新的目的都是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开发知识、技术、人力等资源,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比如,微博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公告,如电子资源推介、新书、培训和讲座预告等,就是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信息需求的新型的服务模式。它突破了图书馆的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地接受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深受广大用户特别是大学生用户的欢迎。学科化服务实质上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导的针对某一学科和资源的集成化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通过建立学科馆员与用户的紧密合作关系,深入了解用户所需,实行全方位的服务责任制,是图书馆服务对教学科研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
2.4 创新服务要以用户的交流与互动为手段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时代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互通,高校图书馆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要把交流互动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开展。如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和Living Library的服务模式就是为大学生和老师实现互动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场所和人员;还有微博服务等。笔者认为通过互动、交流,一方面能认真倾听读者心声,真正了解读者所需;其次能拓宽思路,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推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是适应当今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服务的智能化程度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准。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始终是关注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需求不变。高校图书馆应当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图书馆丰富的资源、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改革创新,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才能创造出图书馆不朽的价值核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03-23].http://nic.net.cn/dty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2]徐华.微博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2013(1):123-127.
[3]张维赞.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迪[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7-9.
[4]范艳芬.变革与服务: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1):18-19.
[5]张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迪[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
[责任编辑:杨玉洁]

点赞:5215 浏览: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