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前状况与发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科技的发展,文献品种数量巨增,载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本文介绍了湖南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目前状况,并针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倡议。
[摘 要]公共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009-914X(2014)46-0347-01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献信息需求日益提高,公共图书馆应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满足读者对一些重要文献、基本文献和特色文献的需求。
以湖南图书馆为例,资源建设形成诸多特色、文献信息较为丰富的馆藏,以及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中的策略。
1 湖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目前状况
1.1 实体馆藏
长期以来,湖南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采集中,坚持以综合性为主,兼顾特色的原则。克服购书经费增长缓慢、文献上涨等困难,藏书数量稳步增长。湖南图书馆的资源格局仍然是以中文图书、中文报刊为主体,占文献入藏总量的77.3%,视听文件、碟片等其他文献有明显增长。
1.2 古旧文献资源
湖南图书馆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古旧文献单位,有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列全国省级馆第三位。古籍、善本达70万余册,占馆藏总量的20.97%;此外,地方文献、地方志、家谱、湘籍人物资料、资料、字画等都是湖南图书馆特色馆藏。上述重点馆藏和特色馆藏,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对已损坏或濒临损坏的古旧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有效化解濒危古旧文献“藏”与“用”的矛盾。利用馆藏优势积极配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大型主办项目《湖湘文库》的编纂工作,并有4项课题入选湖湘文库。编纂出版了80万字的《湖南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目录》。编纂完成了《湖南图书馆馆藏名人信札选》、《清风画韵》、《明清湖南知名书画家作品集》等一系列以馆藏古旧文献的作品。
1.3 地方文献资源
注重地方文献征集,凸显湖南特色,地方文献征集数量和馆藏家谱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地方文献部通过扩大征集网络、变化征集方式、拓宽征集内容、建立内部查询系统、积极宣传等措施,使得地方文献的征集数量显著提高。对原有徐特立研究文献和著作文献进行以“完整级”为目标的建设外,重点收集的文献如作家李元洛、彭燕郊、叶梦,院士邓起东、周宏灏等人的作品和手稿颇具特色。在家谱收集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筛选式。
1.4 数字资源
湖南图书馆通过购买或自建的方式以及利用国家中心下发资源、政务外网资源、卫星投放资源,来丰富馆藏数字资源,已建立了含1911年以来的中文书刊、古籍、外文图书等馆藏文献80万条记录的书目数据库,积极建设自建数据库,有60000余条记录的“网上湖南”全文数据库、15000余条记录的地方文献文摘库和地方文献论文数据库,农村科技文摘和地方文献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时,购买了含8000余种刊物的学术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百万余种、文化休闲期刊1500余种,湖南图书馆还于2004年联合湖南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组建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建成后的协作网拥有全文数据库62个,纸质文献达到2200余万册(件)。已逐步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步提高文献的保障能力、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尽力做到“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为读者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
2.1 解决文献保障率低等理由
面对文献量激增的形势,近年来购书经费增长缓慢,使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逐渐削弱。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图书馆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使年度文献购置费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2 冲破思想束缚,科学调整文献布局
建立藏借阅一体化业务格局,加强管理,在对重要文献妥善保存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保存本,扩大一般文献的借阅范围。
2.3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逐步扩大虚拟文献信息的网上存取利用份额,要树立协调协作的大文献观,在理念上破除文献管理的制度壁垒,破除文献利用的单位所有、系统所有的狭隘文献观,树立文献社会拥有、全民利用的新型文献观。努力做到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各方共建,社会成员平等享用。扩大共建共享单位范围,完善协作协调的规程和制度,创造方便的馆际互借和网上存取的新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系统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的作用,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2.4 针对当前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多样化趋势,继续评估与调整采选入藏政策
“中文求全”与“外文求精”的采选方针。全面入藏中文各学科各类型文献;适时调整外文文献采集的范围和重点;加大地方文献征集力度,凸显地方特色;加强古籍善本、名人手稿、信札以及近现代珍稀文献等的采集;重视音像资料、缩微文献的入藏;加大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等数字资源的采集。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国内出版物的缴送率;倡导社会机构和个人捐赠;加强文献的交换与补缺;探讨数据库购买使用与许可使用同步实施的方式。
2.5 适时调整与完善文献的编目政策及运转机制
针对书目数据生产和馆藏揭示的要求,制定与修订文献编目规则、分类主题词表、机读目录格式以及各类元数据标准。切实提高文献编目与加工的质量和时效。基本实现主要文种文献编目过程中的规范制约。提高文献揭示的准确性、深度和内在关联性,逐步实现书目数据、全文数据和实体馆藏的整合。
2.6 加大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存和保护的力度,改善文献保存条件
引进先进的书库环境监控系统;加快文献修复速度,提高文献修复质量;加强古籍文献及其他破损严重文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加强核心、珍贵、特色馆藏缩微化和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工作;加强各类型数字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与战略保存。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坚持为读者服务,针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科技、教育等领域以及自然和民族状况等特点,逐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支持科学研究的需要、体现文化特色及公共图书馆藏书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点赞:7228 浏览: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