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东岳山西缘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得出不良的地质环境条件,降雨及地下水活动,是固原东岳山西缘滑坡变形的地质基础;地震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引发因素。因地制宜对滑坡的治理主要考虑地表排水、围栏围挡、生态治理、巡查管护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 固原;滑坡;防治对策
固原市城区东岳山西缘发育多出滑坡地质灾害,西缘紧邻固原市城区,是黄土丘陵区与河谷平原的过渡带,属于固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东岳山地区是固原市城区景观规划区的东起点(东岳山广场),该区经过多年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景观效应已初具规模,正在建设的东岳山人文景区,与固原市区相呼应,成为了固原市城区主要景观。
但是,固原市地处黄土高原,为典型的山间河谷型城市,其地形决定了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城市建设必将向河谷和斜坡地带发展。东岳山西缘就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区之一。但是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脆弱的地质环境,加之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导致了市区东侧东岳山西麓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地震滑坡,直接威胁斜坡体前缘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城市规划、建设、文物保护、交通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固原市城市发展建设和防灾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一方面治理地质灾害,另一方面缓解城市发展与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1 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东岳山西缘共发育的4处滑坡,
均系黄土—基岩滑坡,主要是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诱发的滑坡。滑坡位于东岳山中北部,发育于黄土丘陵斜坡中下部。
H1滑坡位于红崖子沟南侧的高陡黄土斜坡上。滑向265°,其滑体长约80m,宽约210m,滑坡前缘、后缘高差约40m。面积约14000m2,平均厚度6m,体积约8.4万m3。滑坡周界清晰,后壁为高约15m的陡崖,滑体坡度68°~76°,形成“圈椅状” 凹形坡,未见剪出口。滑体上有两级弧形台坎,高6 m,有红色粘土出露。
H2号滑坡位于红崖子山山嘴处,滑向245°,其滑体长约190 m,宽约240m,滑体坡度约47°,后壁为高约9m的陡崖,后缘高程1776m左右,滑坡前缘、后缘高差约45m。面积约24000m2,平均厚度8m,体积约19.2万m3。滑坡周界清晰,形成“圈椅状”地形,前缘滑体被人工开挖修建为村民居住点,未见剪出口。
H3滑坡位于高圪村东侧的高陡黄土斜坡上,滑向290°,其滑体长约800 m,宽约1200,后缘高程1870m左右,滑坡前缘、后缘高差约150m。面积约46.45万m2,平均厚度9m,体积约418.1万m3。滑坡周界清晰,后壁为高约56m的陡崖,滑体坡度17°~20°,形成“圈椅状” 凹形坡,未见剪出口,黄土厚约30m,下伏红色泥岩。前缘为高约9m的陡坎,之前为村庄和农田。
H4滑坡位于里湾沟沟脑的高陡黄土斜坡上,滑向255°,其滑体长约500m,宽约530m,后缘高程1900m左右,滑坡前缘、后缘高差约175m。面积约21.39万m2,平均厚度11m,体积约235.29万m3。滑坡周界清晰,后壁为高约45m的陡崖,滑体坡度25°~30°,形成“圈椅状” 凹形坡,未见剪出口。前缘为高约30m的陡坎,冲沟、落水洞发育,有红色粘土出露。滑坡体前缘主要为宝中铁路、309国道和固原市区居民建筑及部分仓储用地,坡度约11-15°,相对高差3-8m,部分地段零星分布有耕地。
以上四处滑坡的共同特点一是形成年代较新,滑体边界轮廓清晰并保留滑体位移产生的各种变形、变位现象和整体滑移特征,滑床、滑带完全保留或部分保留。二是目前均处于较稳定状态,未见新滑动迹象,均呈圈椅状,坡型上陡下缓,滑坡体原始坡度约20-35°左右,滑坡后壁高程为1776-1900m,高差124m左右,前缘高程为1720-1762m,高差100-150m,滑前体坡度约20?左右。滑坡长约80-820m,前缘宽约2100-1200m,滑体厚度约6-12m,平面面积约14000-464500m2,滑坡体积约8.4-418万m3,主滑方向为245-290°。
2 滑坡形成条件分析
2. 1地形地貌条件
研究区地处黄土丘陵区与清水河河谷平原过渡地带上,按地形可分为黄土丘陵和河谷平原。微地貌为清水河二级阶地和黄土丘陵结合部。
黄土丘陵区,大多以古近系、新近系红色泥岩为基础,第四系黄土及黄土类土沿古地形起伏覆盖,厚度小于50m,土质疏松,剥蚀严重。海拔在1680-1870m,相对高差90m,以梁为主,梁峁并存,梁峁顶浑圆,沟谷呈“U”型。沟谷深切,,地形破碎,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
2.2地层岩性条件
研究区东侧为黄土丘陵区,多以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为基底,上覆第四系黄土及黄土类土,西侧各大沟谷及河谷平原区,堆积了第四系黄土类土、砂砾石、粘砂土等。新近纪泥岩下伏于黄土形成了斜坡失稳的易滑地层。同时,黄土—泥岩接触的结构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累进破坏坡体创造条件。
2.3地质构造条件
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为清水河断裂和同心-固原断裂。自渐新世以来,一直处于间歇性上升状态,致使区内阶地发育、冲沟深切,地形破碎。在黄土特有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强和降水、人类活动影响等外营力作用下,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
2.4 地震的影响:
地震活动是东岳山西缘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宁夏地震均属构造浅源地震,破坏性很强,如1920年12月16日发生于海原县的8.5级地震闻名中外,在宁南黄土丘陵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具调查,研究区内发育的4处滑坡皆为海原大地震形成的。
3 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3.1地表排水
研究区内4处滑坡的规模较大,该地区的降雨量较多,设置排水沟渠可以让降水沿排水沟快速流出滑坡体范围,避免积聚。主要布置是:滑坡上方设置截水沟,滑坡两侧边界外侧设置两条排水沟,排水沟修筑至山前平缓地带,截水沟与排水沟连通;滑坡体上设置树枝状排支沟,使得水流从滑坡体中部向两侧边界流,最终汇入滑坡体边界外侧排水沟,从而使降水流出滑坡体。
3.2围栏围挡
围栏采用铁丝围栏,沿滑坡体四周边界每10m设置一根混凝土柱,通过混凝土柱将对铁丝进行固定,将滑坡体与人类活动进行隔离。
3.3生态治理
本项工程主要是选择在滑坡前缘地势开阔平坦地带,选择适合地方气候的树木进行种植,条带状种植,带宽20m,同时在坡体上采取树、草结合种植,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达到固土护坡的效果。借鉴本地区绿化工程经验,坡前种植的树木可以选择油松,坡体上可以大面积栽植拧条。
3.4后期巡查、管护
研究区距离市区较近,人类工程活动多,考虑到保护地震遗迹、保证治理工程质量,需要投入必要的后期巡查、管护工作,这就需要建设一些设备来保证巡查、管护工作的开展。
4 结论
固原市城区东岳山西麓共发育有4处滑坡,均处在固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之内,不仅影响到固原市区东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宝中铁路、309国道的正常运营,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必须尽快进行工程治理。
四处滑坡形成年代均较新,滑体边界轮廓清晰并保留滑体位移产生的各种变形、变位现象和整体滑移特征,滑床、滑带完全保留或部分保留。滑坡体均处于较稳定状态,未见新滑动迹象,均呈圈椅状,坡型上陡下缓。
不良的地质环境条件,降雨及地下水活动,是固原东岳山西缘滑坡变形的地质基础;地震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引发因素。因此,根据滑坡体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对其的治理主要考虑地表排水、围栏围挡、生态治理、巡查管护相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808so.com
结合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

点赞:29830 浏览:134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