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作用重大,但目前出版业图书在编校质量方面存在一些理由。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途径如下: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标准和国家标准;编辑加工之前审稿;人机结合,开拓创新编校书稿新思路;实行交叉编校制度;成立书稿质检部门,实行图书编校质量奖惩制度;建立学习制度和二审、三审反馈制度。
关键词:编校质量;图书质量;质
2009年,有一则消息轰动了网络,大体内容是温家宝同志去北京35中学听课,指出了某出版社的地理教材上存在了长达14年的错误。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热议,很多人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出版界,图书的编校质量理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013年9月,《新闻联播》报道了5家出版单位6种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的消息。2014年6月网上又有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公布了第二批少儿出版物质量检查结果,10家出版单位的10种少儿图书的编校质量为不合格。
可以看出,图书的编校质量理由很受重视,而从近年的表现来看,图书的编校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任重而道远。究竟是什么理由导致图书的编校质量提高的效果不显著呢?图书编辑的编校工作应该遵循哪些标准和规范呢?如何才能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呢?

一、图书编校质量理由“拉锯式”反复的主要理由

1.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受互联网冲击较大。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版业受到巨大冲击,很多书店纷纷倒闭,出版业的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很多出版单位甚至面对存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出书,图书的质量退而求其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书品种,出书速度,只要有利可图,即使是内容平泛,文化含量或科技含量极低的书也出版,导致图书出版低水平的重复,是图书编校质量受到影响的最直接理由。
2.图书编辑的工作压力过大,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编辑也快速成长起来,但从目前来看,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远远不及社会发展的速度。出版单位也不可能为培养一名编辑花费更多的时间,加之有的出版社编辑工作量巨大,实行策划、组稿、校对、编辑都是一人负责制,每年发稿几十部。编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工,而且还面对巨大的经济效益指标,这些都弱化了图书的编辑含量,影响了图书的整体质量。我国是出版大国,而不是出版强国很重要的理由在于此。
3.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保障机制缺乏。国家早在1997年发布《图书质量保障体系》,2004年12月又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但是不少出版社并未将这个体系落实到出版工作中,三审制度形同虚设,完全由责编一人把关,甚至两审只是签个字,走走过场。另外,图书编校质量还和排版人员等环节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环节的失误也会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下滑。

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应遵循的标准及规范

了解图书质量检查的规范很标准,对于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规范标准绝大多数可以按照类别分为以下三种。
1.文字、拼音类标准及规范。文字的规范标准是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1955年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GF1001-2001)、1988年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施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92年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施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新旧字形对照表》。
拼音的规范标准分别是1958年公布施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1996),197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施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
2.数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等标准及规范。数字用法的规范标准是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1年颁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量和单位的规范标准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颁布,1994批准实施《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标点符号用法规范标准为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标准为《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3.出版形式类标准及规范。图书书名页的规范标准为于2004年推广的《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图书在版编目的行业规范标准为由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1年发布实施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12451-2001)。中国标准书号的国家规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发布,2007年开始执行的《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书号条码的国家标准为《中国标准书号条码》(GB/T12906-2008)。

三、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途径

1.领导重视图书编校质量,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标准和国家标准。领导对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图书编校质量的高低,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给予编校人员足够的成长时间和支持,才能锻炼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工作态度积极的专业队伍。同时领导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是否坚决,也决定图书编校质量的高低。出版单位应该严格遵守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按照流程办事、按照规范做事,才能与行业规范同步,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属于思想方面的,就加以改善,如果对于国家的规范、标准,打折执行或者不执行,那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就会成为空谈,图书的编校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2.编辑加工之前审稿。《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对于审稿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规定:“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写成的书稿只有经过审稿决定采用才能传播和发挥效益。审稿是一种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它不同于对图书的浏览和阅读,不是根据审读者个人的观点和爱好情趣决定取舍,而是代表社会和读者对书稿做出的理性判断。它也不同于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阅读,而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对书稿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反复地进行审视,以做出取舍的正确判断。”对于图书编校质量而言,书稿的原始质量是图书编校质量优劣的关键。

点赞:32749 浏览:1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