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欧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直接相关。本文从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入手,旨在优化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考察了欧美两大特色工科院校——瑞典皇家工学院(KTH)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AU)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课时量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合理开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006-9682(2012)08-0009-02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环境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环境项目日益增加,把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的转变规律,是各个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者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多层次性,[1、2]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一个地方高等院校的新专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身特色,创建一流应用型品牌专业,并为支撑工程技术型特色学科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发展总结国内甚至国外各大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的地方,改进我们的不足,是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一条捷径。
基于此,本文作者根据访问研修经历,以瑞典皇家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gskolan,KTH)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AU)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为例,从这两个典型的欧美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通过努力找到了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异同,为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内涵,探寻环境工程在地方院校中的发展方向,促进我校环境工程早日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

总体来说,无论是瑞典KTH还是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没有绝对的环境工程专业与之对应。以KTH为例,它与环境工程有关的专业名称为Department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设置在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建筑与环境学院)之下。这是与作为斯德哥尔摩唯一的一所国际化工科院校的情形相一致的。它的人才培养面向于城市发展,其目的为:旨在培养自然资源工程类人才,围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培养相关工程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还与其他院系(如能源、化工等学院)开展能源与环境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其目的在于培养清洁能源利用等工程技术人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对应的环境工程专业全称为市政环境工程系(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设置在School of Mining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采矿与石油学院)之下。考虑到Alberta大学所在的阿尔伯塔省是加拿大西北部重要的油气和矿石之城的缘故,它的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也是非常明显的。它的人才培养目的在于:致力于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紧缺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培养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开采等资源清洁化利用的环境工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

KTH和AU两个学校的课程体系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设置也突出地表现了各自的特点。KTH的总的课程数和必修课程都相对较多(总课程数47门,必修课程23门),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大(约51.1%)。除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常见课程之外,其主要面向更偏重于地质、水文的环境课程(如工程水文学和气候、地质学和土工学、水文地质学定量等)怎么写论文www.808so.com
,并规划了相关课程群。这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21.1%。在这个基础上,从选修课程中也针对性地开设了建筑环境流体、能源环境流体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总的来讲,KTH作为欧洲工科高校的代表,本科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环境问题中的自然、城市与人的结合,课程设计面也较广,课程安排也显得相对宽松,并无绝对的工科特点。
表1KTH和AU的专业课程设置
*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0931)、2010年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AU的规定与KTH有所不同,它要求工科学生第一年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其中公共课包括化学、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原理和工程导论等。第一年3月份则自由申请选择学位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合作课程体系两大类。前者是最为常见的,是学生为了后续课程所选择的课程体系。它包括四年(八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全日制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工程教育经历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因此课程的选择将直接针对学生的兴趣而开设。后者则属于在课程体系中结合了一种有偿的、有导师负责的教育经历。它也包括四年(八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全日制教学,一个4个月的工作以及两个8个月的工作实践环节。工作实践环节按照专职工作人员待遇付给学生报酬。每年大约有45%的工科类学生在就读一年后就选择了合作课程体系。

三、学期课时计划比较

各学期课程分布也是我们布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以KTH和AU为例,我们考察了它们各学期的课时计划和实践环节,并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计划和实践环节对比。有研究者从课程体系中的周课时数入手,定量地调查了周课时数的布置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影响。[3、4]显然,采用较新的课程计划和进行定量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国内课程体系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办学水平。考虑到所调研的两所国外高校在学期安排上与国内相似(均为四年8学期),在此,我们亦可通过学期课时计划的分布情况来说明学生在课堂(或在实验室)接受教育的时间。表2给出了两校各学期上课门数及课时数,各学期专业课时计划比例见图1。
表2KTH和AU学期课时计划
注:第1,2学期为基础课程,此处暂不统计。
(a)KTH
(b)UA
图1KTH和UA学期课时分布比例
图1给出了两所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总学时数的结果及各学期课时计划分布比例情况。可以看出,两所学校的总学时数差异较大,KTH的年学时数更是低至737课时;而UA的总学时数虽然比KTH高,但是考虑到他们设有一个4个月的工作以及两个8个月的工作实践环节,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也是非常充裕的。两所学校的学期课时计划基本呈倒锥型分布。
与之相比,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时计划中,总学时数高达2308课时,其中公共基础课就占1052课时,专业总学时数也有1256课时。学期课时计划分布呈圆柱型分布。
从实践环节比较上也可看出,KTH的实践环节周期长,主要有建筑环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项目、环境土工项目、地下水化学项目、水力学工程项目、水资源工程项目、土地与水资源项目、水、污泥和固废项目等。这些项目完成质量将与最终学位直接挂钩。

四、有益的启示

1.我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落实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综上比较可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地方高等院校新建专业,在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基本确定了以电力环保、化工环保为特色发展的定位。然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落实上,仍缺乏统一认识和鲜明特色,拼凑课时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专业课程的总课时数高居不下,学期分布比例尚不协调。尤其是针对如今以“9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始的自学能力,缺乏的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过多的课时数将使学生疲于应付上课和考试,“填鸭式”的课堂教育将进一步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增加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负担,降低了高年级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可能性。此外,由于缺少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计划难以实现。所以,适当压缩环境工程专业的总学时非常必要。
因此,应进一步改变教学方法,适度削减课堂教学时间,将应用性培养目标落实于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上来,实践类课程内容的设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等。这些措施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增设部分专题讨论课和提供个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808so.com
性化的培养方案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2.与国外高校相比,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群建设不够。
各类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课程体系,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不大。同时课程群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不够,这对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环境工程师不利。因此,可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建立课程群,再在课程群内设置由基础到专业再到专业选修等若干课程群。坚持在专业课学习阶段进行有效地划分课群组的做法,加强专业课程的教育,构建坚实的环境工程教育体系,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主要理论,了解和熟悉环境工程师将来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
3.提供丰富的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以AU为例,除了基本工程背景课程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工程经济学、工程职业培训、工程经济管理、环境法概论等配套课程。这为拓宽学生工程视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兴趣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教育服务。我校亦可参考此类做法,摒弃过去开设课程只为完成学分的做法,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做的仅仅是落实选修课程师资配置,评价教学效果等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J].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7):23~16
2 谭文轶.对地方高等院校新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8(10):44~45
3 彭永臻、曾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6(6):36~37
4 于海琴、张书颖、褚彦杰、赵宏峥.开展自主创新科研实践以培养专业素质型环境工程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点赞:26857 浏览:12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