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化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中研究与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公司在承接国际工程项目中,为业主方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具有战略意义。为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对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对其特殊性的分析入手,研究了“准时制”培训模式下多维度柔性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并通过实例对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为校企合作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 委托培训 多维度柔性化管理 “准时制”培训
柔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化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中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对两个命题的思考:一是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需要怎样的培训模式?二是该培训模式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
作者所在单位在承接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委托培训中,适应其特殊性要求,创建了“准时制”培训模式,并围绕该模式,进行多维度柔性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校企合作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1.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的特殊性要求
1.1利益主体多元化
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至少涉及“三方四体”:工程项目承包方(即委托培训的甲方)、培训机构方、业主方以及业主方的学员。在共同的培训目标下,各主体都有己方的既定目标,并希望己方的既得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造成各方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又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学员,其个体利益呈松散表象,但这种个体利益的集合,极易形成群体利益乃至上升至组织最高层面,引发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学员个体属于委托培训合同中的第三方,学员生源的选拔不受甲乙任何一方左右,作为乙方的培训机构则更在学员管理上缺乏组织权威性。
1.2行政体系复杂化
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在培训教育、培训安全、外事服务、外事安全、食宿卫生、医疗保障等诸多方面有专门规定且要求及时响应,涉及到教育培训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外事部门、教育部门、门等政府管理机关,行政体系复杂。
教育培训机构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分工界限清晰,在各自分管领导下各司其职,确保了常规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但应对这种多方位的“快速响应”要求时,显得弹性不足,反应迟钝。
1.3培训目标市场化
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具有“准时制”生产属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培训目标由业主方或委托方主导,受委托方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必须紧密切合工程实际并得到其认可和批准。培训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必须服从工程进度,需要精细控制。业主方和培训委托方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对培训质量和进程的严格监控以及培训目标,在合同中均有明确规定,培训机构调整权小,必须严格履约。
1.4培训对象差异化
培训对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差异、学习习性差异和语言文字差异三个方面。各国教育环境以及对国民教育层次的规定不同,加之各国学员学习习性差异,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培训实施前为不确定因素,无成熟培训大纲可借鉴,培训质量和进程的精确控制成为难题。语言文字不通导致沟通障碍,交流过程中翻译环节的存在造成信息的传递可能出现缺失或失真,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因源于:论文例文www.808so.com
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外双方会出现难以预知的、突发性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我国承建的涉外工程多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多数学员来自于当地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家庭,在异国他乡因优越感的消失而产生强烈的自卑,表象上却呈现出强烈的自尊。外籍学员这种矛盾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刚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有着“先天”的抵触情绪。这些问题给培训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带来困难。
2.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的多维度柔性化管理
2.1多维度柔性化管理内涵
必须指出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与准时制生产的本质不同在于培训对象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进一步延伸为“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建立高度柔性的组织机构和建设高度认同的组织文化,将管理维度从自身团队横向扩大到战略联盟团队,纵向延伸到培训学员,提高组织协调的灵活性和响应的快速性,激发管理团队和培训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培训任务、实现培训目标。
2.2多维度柔性化管理前提
通过委托培训的合作管理模式使甲乙双方结成共同利益下的战略同盟,是实施多维度柔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公司在承接经济不发达国家(地区)的工程项目时,因业主方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导致项目建成投运数年后仍无法接管,而不得不长期派员代为运行维护及生产管理,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基于国际工程项目开展委托培训,是中国公司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通过培训不仅有利于当前某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移交,还可以培养信赖中国制造、中国技术的业主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立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两国在该领域的长期合作。因此,合作管理模式对于甲方的价值是有利于实时、全面、准确地监控培训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对培训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尤其是有助于甲方与学员建立感情纽带,以利于今后市场的巩固和发展。
合作管理模式使乙方得以充分享用甲方的天然盟友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甲方在学员管理方面的权威作用,并借助于甲方搭建与业主方的信息通道,必要时,由业主方对学员形成行政命令,从而缓解学员管理压力。
2.3多维度柔性化管理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当准确把握培训委托方的战略意图,在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中,找出各自利益中的共同价值,以多维度的柔性化管理,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通过实现培训目标来服务于甲方战略目标,从而实现培训机构自身的战略目标。国际工程项目培训管理目标分析图见图1。
3.建立多维度柔性化管理的实例
安徽省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电气学院)承接了由中国某进出口总公司委托的某涉外输变电工程的项目培训。培训对象是赤道几内亚共和国能矿部选派的学员,培训期限为15个月。在前期协商谈判期间,确定了委托培训的合作管理模式。电气学院借鉴准时制生产理念,创建了以培训目标作为培训的总动力,以“适度、适量、适时”为原则,以工作任务为主链条构建“拉动式”模块化培训教学体系的“准时制”培训。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以学员为主体开展培训教学活动的柔性培训模式,需要全体学员的积极配合,需要组建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综合管理团队和专业融合度高的培训师团队,实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及时根据教学进度和学员反馈,改善教学方法,适时调度培训资源。3.1建立多维度柔性化的组织机构
3.1.1建立扁平化的内部机构。电气学院对该培训实行项目部管理制,授权培训业务实施部门—技术培训部行使该培训项目的全面管理职能,全权受理与委托方的日常事务,组建并直接调动培训师资、后勤、安保、外联宣传等项目团队,大大减少管理链条,提高了信息收集、传递的速度和反应灵敏度。能够及时反馈甲方、学员、业主方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意见,快速响应各管理机关的不同要求,迅速地解决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培训管理。没有发生一例涉及外事和人身安全等违章违法事件。
3.1.2建立无缝化的外部接口。在甲乙双方合作管理模式框架下,甲方亦成立了培训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的驻班代表全权负责与乙方技术培训部的日常沟通,实施全程合作管理。根据培训需求调度设备组及赤几现场经理部,落实学员工厂培训的各项事宜,提供培训所需设备技术资料、建立与业主方的必要联系等。
甲乙双方的驻班代表均与学员生活在一起,搭建起甲乙双方24小时沟通的桥梁;双方的培训项目组建立了日常交流制度,重大事宜双方高层及时联系,从而实现了双方从执行层、管理层到决策层的无缝化对接,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相互补台,自始至终保持高度互信。柔性化组织对接图见图2。在培训中,曾发生个别学员因个人问题,向国内反映了一些不真实的情况的案例。甲方立即以书面形式向赤道几内亚高层说明事实,并及时向电气学院通报,借赤道几内亚高层官员来校考察之机,由电气学院巧妙地澄清事实真相。赤几官员对相关学员进行了批评,并就甲乙双方对学员的教学、管理和关心表示了感谢。这个小风波的圆满解决,给此后的学员管理带来极大方便。
3.2组织广角度的战略联盟
通过合作管理的形式,形成合同主体间的战略同盟;进而甲乙双方联合各自天然盟友,组成广角度的战略联盟。
广角度战略联盟的形成对于高质量地完成培训意义重大。在确定培训方案期间,甲方应乙方要求,专门邀请设计院的主设们召开技术交底交流会;在工厂实习期间,电气学院可以直接对厂方培训师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乙方利用与供电公司处于同一系统的组织关系,组织学员去生产现场实习,观摩生产运行、电气设备检修,邀请生产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指导实训等等,培训得以充分调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3.3建立多维度柔性化的培训团队
3.3.1建立柔性化的培训师团队。“准时制”培训有别于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历制教育以及以针对单项技能提高为目的的短期培训,对于培训教师把握资源适时调度、掌控关键时间节点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按照工作任务模块的大类,组成培训教学团队,从而变单个教师独立完成某项课程为团队共同完成某大类工作任务。指定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培训教师担任各团队带头人,结合工作任务内容和培训方式,从培训中心及其战略联盟中适当遴选相关专业方向培训师资资源,形成以“一专多能”培训师为主体、人员精干的模块化培训团队,实施模块化教学活动。依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各模块化培训师团队中的人员可以共用,保证了教学团队人员的柔性化组合和信息畅通,因而团队带头人可以及时调整知识点在任务模块之间的分配,甚至重新组合培训教学任务模块而不影响刚性时间节点的总体培训进度,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节奏难以掌控的难题,做到了各模块之间培训教学内容的无缝化衔接,实现了总体培训教学内容的柔性化整合,确保达到既定培训目标。
3.3.2实施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学院的驻班代表由一名培训教学和学员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808so.com
管理经验均非常丰富的教师专职担任,全面、及时了解教学和学员情况,部门得以实时处理信息,把握培训各环节关键点的掌控,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
3.3.3构筑培训互动的“立交桥”。强化教师与翻译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前将课件交给翻译,帮助翻译熟悉和掌握专业名词和专用术语的内涵,降低信息失真度;提倡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指派优秀学员担任辅导教师,鼓励并帮助学员开展互帮互学,减少语言交流障碍的影响、确保培训节奏;做好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利用听课、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沟通有无,在课前熟悉教学环境,做到知识点的补差适当适时,对专业名词和专用术语的使用或解释统一规范,避免歧义。
通过以上措施,加之学员与教师、学员与翻译之间的互动,构筑起教员—翻译—学员之间互动的“立交桥”,有效缩短学员达到培训目标的距离。
3.4培育高度认同的组织文化
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建立管理对象的组织认同感,把外在的规章制度转变为内心的承诺,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培育学员“为国家学习”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国家争光”的崇高使命感激励、感召、启发、诱导学员发奋学习、尊重教师、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在中外合璧、求同存异的文化氛围下进行人格化管理,加强学员自律自控能力,降低抱团抵触度,帮助学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培育高度认同的组织文化有以下几个要素:
3.4.1信任和认同是关键。首先是尊重和关心,从帮助学员适应水土、中式的饮食,到带学员去医院看病、去银行取款,帮助联系理发店等等,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和认同;尊重学员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承认彼此价值观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让他们感到真诚平等的对待。学员们感到来自异国他乡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因而乐于接受,乐于表达想法,发挥创造力。
3.4.2文化交流是切入点。不惜时间安排大量中文学习课程;利用两国国庆日及其他节日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带领学员参观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发达地区,了解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先进的科技水平,感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他们完成培训回国时,引以为豪的是全都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3.4.3熟悉“中国标准”是着眼点。把对中国电力设备和电网建设、运行、检修等标准、规程和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解读融入培训课程,其中的专门术语及专有名词,均直接用中文“灌输”植入学员头脑,方便学员记忆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达到传播中国电力技术文化的目的。
3.4.4精神激励是抓手。有意识地运用精神上的嘉奖,满足外籍学员的心理上的高层次需求。譬如培训初期多用鼓励、表扬的话语开展激励教育;培训中期在教室张贴“龙虎榜”,激发学员比学赶超的热情;选择部分学员担任“作业辅导教师”;每家工厂培训均发给中西文对照的培训证明;电力安全规程考试合格,供电公司授予荣誉实习员工称号……。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精神激励,可以极大调动学员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减小管理难度。
4.结语
借助基于国际工程项目的培训,为外方培养一支熟悉和信赖中国制造及中国技术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甚至建立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思路。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国际工程项目培训中,教育培训机构为甲方实现培训战略意图着想,最大限度寻求甲方的互信合作,合同双方结成共同利益下的战略同盟,对培训各方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在委托培训的合作管理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组建以培训业务实施部门为主导的多维度柔性组织机构,实现甲乙双方的无缝化对接,以及全方位、立体化的快速响应机制,创新性地把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运用到培训的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田鹏.推进生产新思维: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于吉红.柔性管理,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J].人才资源开发,2005,(9).
[3]巫建新,王凌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4]孙海泉,徐兵,邱白丽.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制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作者简介:
刘利华(1958-),女,籍贯:山东,工作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职务:培训中心副主任,职称: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点赞:17472 浏览:7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