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刍议幼儿社会性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4)06-0132-02
小班新生第一天进入教室基本上都由父母或爷爷奶奶抱着进来。一看到老师要抱他们就猛哭,有的甚至还用自己的小手甩来甩去的反抗。现在独生子女偏多,往往是好多家长服侍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始终无法避开。再加上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于新进的小班孩子来说,如何摆脱对家庭、对家长的依赖,如何顺利地融入集体生活,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他们初步的社会性,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幼儿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
我国学者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幼儿的社会性是由以下7 个因素组成的。
1.社会技能:包括遵守群体规则、侵犯性行为的自我制约、诚实、行为坚持性、竞争与合作等。
2.自我概念:包括独立性、自我归因、自我评价、自我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解决理由的能力等。
3.意志品质:包括自控能力、面对两难情境时的果断性、克服困难的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等。
4.道德品质:包括移情、利他心、同情和怜悯、互惠和分享、遵守社会规则、同情和依恋父母等。
5.社会认知:对行为动机和后果的分辨能力、对同伴意见的理解和采纳能力、角色承担能力、对成人要求的理解和采纳能力、对社会和道德规则的理解能力等。
6.社会适应: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等。
7.社会情绪:特殊情况下的情绪状态、与同伴交往时的情绪状态等。
因素6所谓社会性的范畴比较广博。作为教师,很难对孩子直截了当的把这层含义告诉他们,只能从启蒙的角度、从孩子的感知力量、能够达成的目标出发,用正确的教学手法、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来一点一滴的进行渗透。这其中,就类似于“小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一样,近在眼前刍议幼儿社会性的培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水源却不能立即得到满足。要是轻而易举的达成了目标,结果的作用似乎就不那么重大了。相反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更改,不断完善这其中的过程,得出来的结果一定比预期好的多。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对于这个理由众说不一。但是,有一点已成共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社会化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目标均是使每一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初步感受美的情趣。这概括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和任务,为确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指出了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幼儿完整自我的形成,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适应性,积极健康地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目标,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幼儿社会性发展范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实际和幼儿发展水平来制定并逐渐完善。实践中,我们从发展幼儿良好的自我认识、推动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社会知觉表象、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五个部分着手,制定出幼儿社会性发展总的教育体系,每一部分再制定出详细的具体目标。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目标,组织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从而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性因素都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呢?行为主义学派或研究条件作用的理论家认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条件作用的过程,幼儿被动的或攻击的倾向、冲动的或有制约的行为、依赖的或独立的反应、高度的或很低的自信——这一切,应追溯到父母的养育策略和惩罚技术。社会学研究者则认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角色榜样作用的过程。幼儿的上述特点,则归于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等榜样在表现这些反应时,幼儿对他们的模仿。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学家则认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自居(或称认同)作用的过程,幼儿的上述特点是由于幼儿以表现这些行为并且鼓励幼儿形成这样的行为的父母自居。这些不同学说都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理论观点,有助于我们找到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课程的设计依据。
【案例】
这天早晨,教师把新做的晨间桌面游戏道具拿了出来,每一组都放了不同种类的。幼儿陆陆续续的报道了,看到好玩的新玩具立马坐下来拿到自己面前玩,哪怕是坐在别人的小椅子上,不顾其他幼儿的感受,玩的不亦乐乎。经过教师不断的提醒,大部分幼儿能够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上玩,还有少数幼儿依旧不愿意离开,那些没有小椅子坐的幼儿只能站在边上等待。于是,教师提前终止了桌面游戏,开始对这次的事件加以点评。
其实很明显,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里是屡见不鲜的,无论是哪个年龄班,都有可能随时出现这类似的理由。从幼儿的角度看,这正是幼儿最可爱、最直接的一个本能的反应,这并没有错,不能单凭教师的主管臆断就说他们错了,只是缺乏合适的引导,让他们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才是我们最先要做的。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幼儿社会性发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教育内容:
1.建立良好的动机系统。把激发孩子做个好孩子、长大做合格的社会成员、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愿望作为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一条主线。抓好幼儿积极的、长远的、亲社会动机系统的培养工作。
2.奠定集体主义与自我发展两十基础。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抓好集体主义启蒙教育工作,使儿童初步掌握集体中的行为规范,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中一些浅显的道理,初步养成不影响他人、不给集体惹麻烦、爱护集体荣誉的好品质,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责任心、义务感。
自我主要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制约。发展自我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体力量,认识到人我、物我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这是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从某种作用上讲,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就是形成完整的自我。
3.确立独立性、坚持性、人际交往三个培养重点。独立性、坚持性、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特征。
4.养成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四个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是以动机系统的自我调节为轴心,以两个基础、三个重点、四个习惯为内容,按知、情、意、行四个环节运转着。这种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协调性及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教育实践中应着眼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个别品质的培养,或机械地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训练。
(编辑:杨迪)

点赞:7921 浏览:3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