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在历史与社会中开展课堂生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来开展生活教学。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落实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它使学生能自觉地关心身边的事物,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为此,教师要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生活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课堂;生活教学;有效
1008-3561(2015)03-0095-02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意思是指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把教材内容生活化,就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后,体会更深。

一、课堂生活化的作用

1. 开展生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很多学生的心中,历史与社会课是枯燥乏味的,不感兴趣,教师教得也很累。所以,我们把一些学生平时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案例带进课堂,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喜欢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如教学“乡村与城市”这一课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同学们,你们喜欢生活在乡村呢?还是喜欢生活在大城市?(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分成两组,乡村组和城市组)(2)请各组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列出表格,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区别)(3)乡村与城市有各自的优劣,但两者离我们的生活却密切相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乡村和城市之间是如何进行相互往来的。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带进了课堂。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于是就能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其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发现它是一门紧贴我们生活、十分有趣且有用的学科,使他们认真学习。
2. 开展生活教学,能够很好落实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
等高线是一个抽象的学生难以弄清的知识点,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我的学生来自农村,对爬山有丰富的经历,于是上课我就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设计:(1)同学们爬过山吗?(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兴趣)(2)那么爬山中选择怎样的路径比较轻松?
为什么?(引申并解决陡坡、缓坡、悬崖等概念)(3)见过水库吗?一般它们建在哪里?(解决山谷、小河、水库的建设理由)(4)那么如何画等高线图呢?我们把马铃薯当作山,来画画这座“山”的等高线图。(用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懂得简单的绘图原理,让书本知识回归生活)
这里充分利用了学生爬山的生活体验,很好地落实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马铃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会让学生能够比较简单地绘画等高线图,并了解等高线图的绘制原理。原来的教学难点,在这里被生活化了,化难为易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心。
3. 开展生活教学,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关心身边的事物,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讲“水上都市”这一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在村子的水塘、水坑和小河做一次小调查。上课时,设计了两个理由:(1)威尼斯因水而美,因水而忧。我们也是水乡,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调查,我们的水美吗?(大多数学生说水被污染了,不清澈了)(2)根据你们的调查,水污染是什么理由造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解决?
随后学生们议论纷纷,说出了许多理由和可以解决的办法,俨然成了一个小主人。通过学生调查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明白身边的所有事物都与自己有关,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仅有利于理解和深化教材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和责任感意识。
4. 开展课堂生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课堂上采用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例子,学生易接受,且它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学会做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如讲我国地形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时候,我挂起了嵊州市的地形图,然后要求学生把花生、桃形李、茶叶图贴到图上适当的位置,活动结束后,设问:(1)为何这样贴?(花生——黄泽镇,桃形李——金庭镇,香榧——谷来镇)(2)你们家种花生吗?怎样才能使花生优质高产?(3)我镇是花生产地,能不能发展桃形李、香榧呢?为什么?(4)同学们了解花生的生产吗?请在课外去调查并写一篇小论文。
这样,把教材内容乡土化,能够使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二、开展课堂生活教学,教师需要做的工作

1. 教师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开展生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生活化才有内容。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才有可行性。那么如何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想法呢?(1)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前提。僵化的、对立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更不利于开展工作,就更谈不上了解。(2)创设一系列活动,来加强师生间的接触和交流。每星期的班团活动课是师生交流的极好机会。(3)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尽力帮助,并且要坦诚相待。(4)从学生的周记中、作文中、行为中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5)有空时,协同班主任去家访。(6)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2. 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就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反之,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就失去活力。然而,学生的生活体验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必要时,带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去体验生活。如教师可亲自带学生去做社会调查和走访等。但这种方式一个学期最多只能做一两次,非常有限,所以还应开展其他方式。如:(1)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旅游,帮家里做家务等。(2)可以通阅读报刊、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多种途径去了解社会生活,开拓眼界。(3)学生平时可以自己进行社会调查,教师给出一定的任务和目标。(4)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模拟一些社会生活,让学生讨论。(5)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如运动会、纪念“五四”青年节等。
3. 教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乡土教材去充实教材内容,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乡土教材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乡土气息浓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学生熟悉,并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既能化解教材难点,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
如讲长江和黄河的治理时,我补充了乡土教材中关于黄泽江的内容,而且我们的学校就在黄泽江边。于是进行了以下设计:先让学生收集黄泽江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上课时就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黄泽江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的理由及理由,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理由应如何解决。
由于学生非常熟悉黄泽江,有的甚至住在黄泽江畔,因此这个活动容易操作。并且是生活与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
4. 教师要在生活中备课,让课堂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
生活化教学的资源仅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不够的,它更需要教师的生活阅历,才能让生活化教学更有效地进行。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进行积累和整理。这样,就犹如生活资料库,随存随取,才能得心应手,沟通课堂内外。
总之,开展课堂生活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过程,把课堂还原为生活场景,把学习需要还原为生活需要,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从而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中学习,使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把教学与生活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用。因此,教师要在生活中提炼知识,让知识还原于生活,活学活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习兴趣,让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更具有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点赞:13887 浏览:5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