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探略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在解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未来的社会保险制度构想。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蕴含的策略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保障;恢复马克思主义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理由的能力;既要追溯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典社会保障思潮的理论渊源,又要用“差异性策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传承发展,既研究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原理,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策略论对社会保障的长远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解构与建构时代价值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理由层出不穷,社会保障凸显为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意味着该制度正在走向成熟与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有没有社会保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研究存在哪些理由?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价值何在?“理由就是时代的声音”。探讨以上理由,是本文写作的理由。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命题的真伪
在研究“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这一理论命题之前,先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俞吾金(2005)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马克思本人提出的理论体系;二是指马克思的同时代人和后继者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对马克思思想所提出的解释体系。沿用这一概念界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解同样包括两个方面质的规定:一方面是马克思本人关于社会保障的相关思想;二是马克思的后继者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对马克思思想所提出的解释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这个命题置于这两个规定上去理解,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这一命题的真伪,是必须要首先澄清的逻辑前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论述马克思本人的社会保障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在第一个层面上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有没有社会保障思想?单纯以时间维度来看,马克思生前与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创建实践擦肩而过:1883年起,德国三部社会保险法通过,现代作用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马克思于同年辞世。正因为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没有社会保障思想。1883年,德国三部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社会保险制度最早的立法,理由是,如果以1883年才产生了现代作用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就认为之前没有社会保障思想,这是在理论上容易形成的一个习惯性思维误区。
误区二,认为马克思不可能有社会保障思想。由于马克思所在的时代与社会保险制度实践擦肩而过,据此,一般认为马克思不可能有社会保障思想。然而,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济贫制度已经产生并经历了新、旧济贫法时期,即社会救济制度已产生三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催生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理由之一。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对于工人觉悟的唤醒,催生了即将破茧而出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误区三,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批判性解构遮蔽了对于社会保障的原创性建构。一方面,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理论,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二是社会批判理论,根据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当代人生的焦点理由;三是社会革命理论,探讨革命的策略与途径。”(孙伯,1999)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马克思的社会保障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资本主义血汗工资制度、工人环境差、工时长、伤亡多以及社会福利严重缺失的批判,俯拾皆是。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保护的极端缺乏、工人存活环境的极端恶劣,对于工人阶级而言简直就是“温和的监狱。”同时,马克思还无情揭露了 “贫民习艺所”的悲惨。为贫民设立“恐怖之所”在1770年还只是资本灵魂的梦想,几年以后,它却作为工场手工业工人的庞大的“习艺所”矗立起来了;它叫做工厂,但理想在现实面前却大为逊色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社会福利状况有所改善,马克思对此进一步批判到:但是,待遇高一些,食物丰富一些,衣服体面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制的锁链,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劳动制的锁链。由于资本积累而带来的劳动上升的运动不过表明,资本家给雇佣工人戴上的、雇佣工人不停的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些。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研究中存在的理由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不是要追溯其原初语境,机械照搬相关论述,将马克思针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点用来指导如今已经变化的社会实践,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而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论,直面时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基点上,以科学的策略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研究中尚存在一些理由。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被边缘化。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在已出版的社会保障学教科书中,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一般只被寥寥数语带过,究其实质,目前学术界是一种“以资本主义经典社会保障理论为主体”的研究范式,工业主义的滥觞对社会保障研究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策略论,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马克思本人对于社会保障思想的原创性建构被忽视。目前而言,在西方经典社会保障理论被奉为圭臬的研究范式下,一般仅强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与解构,而忽视了马克思本人对于社会保障思想的原创和建构。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入木三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的批判同样深刻犀利:“济贫院是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哪怕被饿死,也不会到济贫院里去”。从对济贫院的批判到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险制度的剖析,无一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即使到了后来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善了工人的社会福利待遇,但是,马克思的批判依然并未终结,而是更加鞭辟入里:“资本家为了得到火腿,可以给工人以香肠”。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阶级属性与虚伪性。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野蛮、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愤怒是工人阶级强烈要求的体现,这种深入骨髓的批判,应该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理解。

点赞:4067 浏览:1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