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三言二拍”看晚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变迁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明代中后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文禁稍驰,商业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社会思潮随政治经济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三言二拍”文学中呈现出的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从义利观、商业、爱情婚姻等方面阐述晚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变迁。
关键词:三言二拍;文化价值取向;社会观念
作者简介:李陆根,男(1976.6-),江西新余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明清短篇小说研究。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2
明代中后期,由于封建王朝内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皇帝沉湎于享乐,荒于政务,官吏结党营私,文禁稍弛。在经济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城市商业日趋活跃,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使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经济的母胎里萌芽出来。政治经济的变化,影响到了社会思潮的变化,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学派逐渐取代了程朱理学,占据了时代思潮的主导地位。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李贽,对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公开的挑战。这种社会思潮对当时的市井百姓产生很大的影响。每当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人们必定会调整或改造原有的文化价值观,必定对人们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产生影响,进而呈现新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变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

任何价值观念都要面对功利和道义,即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重义轻利。义和利这对范畴,始出于孔子的观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志。孔子提倡“见利思义”。是一位“罕言利”的典型。孟子则更为极端,完全排斥物质利益。他在回答梁惠王时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价值取向上,仁义高于一切,焉有利益和功利的位置。汉儒董仲舒提出其著名论点:“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被人改为“正其宜(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影响久远。宋儒朱熹不仅把此信条奉为学规,而且还以天理和人欲来诊释义和利,他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宋明理学家把人欲和天理相对立,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主张。
可是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在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利”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并社会生活中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在重“利”观念的左右下,“义”逐渐受到市民社会的挑战和突破。在晚明白话短篇小说中,“义”仍然涵盖了社会交际的各个方面,“以义取利”突出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价值取向, 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吕大郎于坑厕拾二百金送还失主而骨肉团圆, (《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拾了六两银子归还失主而获得意外财富,《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中的刘元普年过七旬,家财万贯,却无子嗣,但豪侠仗义,广施钱财;《袁尚宝相术动名卿郑舍人阴功叨世爵》中林善甫拾大珠百颗交还失主,因此一举及第,位及三公;因“妨主”而被赶出门的小厮郑兴儿拾二十多包银子,等还失主,而平步青云,做了游击将军。《贾廉访赝行府牒商功父阴摄江巡》中的诗句“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阐明了了“利”的重要。《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徽人只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来,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道出了“利”的利害。《程朝奉单遇无头妇 王通判双雪不明冤》中徽商程朝奉用重金“借”卖酒的李方哥之妻陈氏用一用,在金钱的诱惑和生活的重压下,李方哥竟把老婆让给别人“用一用”,而其妻在义利之间一番深思后,也愿为利放弃暂时的清白。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到市民的文化价值取向由变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

二、变重本轻商本为抑本重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发展日趋繁荣,商品买卖日渐兴旺,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出现,以王守仁为代表的王学左派思想的盛行,使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形成了一股浓郁的经商意识。不少商人资本雄厚,富甲天下,逐渐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羡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引起了思想观念、风俗礼仪、消费观念的转变。商品经济在人们生活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而引起当时市民的社会心理——重商意识的变化。商人作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人生态度、审美角度、文化价值取向则影响着世人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取向。“三言二拍”中对商品经济与商人生活进行了全景式描写,让我们能切实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商业氛围和人们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变迁。和以前的小说不同,这些作品一改描写王侯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转为较多描写商人的生活、理想。在“三言二拍”共二百篇的篇幅中,以商人为主人公及涉及商人、商业的就有116篇。其中《警世通言》22篇,《醒世恒言》21篇,《喻世明言》23篇,《初刻拍案惊奇》25篇,《二刻拍案惊奇》25篇。“三言二拍”中出现大量的商人和商业,我们必须承认商人和商业在晚明社会存在的普遍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商人大规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抑本重商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文人才子开始转变原来傲慢的态度,与商人巨贾为伍,逐渐从封闭的生活圈子中走出来,开始迷恋繁华的都市,出入市井场所,愿意与商人巨贾交流。这无形中又加速了“弃儒就贾”和“弃农从商”的趋势。这些文人士子是封建官僚社会的统治基础,也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最忠实的拥护者,但面对商业的滚滚利润,他们最终也未能抵挡住物欲、金钱的引诱,纷纷跃进商业的大潮中,不能不说是重商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可以看到当时徽州地区出现以商贾为第一乐业,科举获取功名倒退居次要。《张孝基陈留认错》篇首则写道士子攻书农种田,工商勤苦挣家园。作者接着讲述的故事是某尚书有五个儿子,只让长子读书,其他的孩子各自操持一门手艺。 却认为“读书个个营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各务营生不辞倦诸儿恰好四良民”。把商人的地位提高到与士人一样平等的地位。小说从为商人正名到重商轻儒,重视提升商人的形象和地位,从文学的角度说明了当时重商意识的崛起。

点赞:6983 浏览:21282